黄岩高桥下浦郑“米面村”里做面忙
台州有许多的传统小吃。其中,姜汤面、三鲜米面、炒米面等主食的主料是米面,由于米面用量大,台州各地都有生产米面的作坊。
而在黄岩,高桥街道下浦郑村几乎家家做米面,村民们做面、碎面、晒面、收面等各有分工,村子也因其生产的米面而远近闻名。
米面的加工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以手工作坊为主,直到上世纪80年代,米面加工步入电气化,不仅减少了劳动力,还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所提高,现如今,一台面机每日做米面可用掉大米约2500公斤。
1.选用优质的早稻米做原材料,倒入水缸里浸泡2至3小时,然后用簸箕捞出放入磨粉机。
2.将湿润的大米倒入磨粉机磨细,米浆顺着机器的槽口灌到米浆袋里,工人们用绳子绑住袋口。
3.将一包包米浆袋,依次放入压浆机下,开启机器,过个把小时,米浆袋中的水分被压干。
4.将渗出水分的米糊块,敲打成米粉,将米粉抖散,均匀地铺在蒸笼里,蒸上二十多分钟。
5.米粉趁热倒入面机,做出像年糕一样的面团,再把面团放入机器内。
6.面团在机器的挤压下经过“面底眼”,“面底眼”的大小决定着米面的粗细,就这样,经过第二道工序的米面还是半成品。
7.将半成品米面再次盘入蒸笼炊熟,然后倒在面床头,用刀切掉结块的两头,再叠成一堆包裹住,闷上一小时。
8.从蒸笼里出来的米面很容易粘在一起,这时,放在水中容易把粘在一起的面分散开且不易断,如碰到粘在一起的米面需用手搓散,使它不粘在一起,之后挂在竹竿上。
9.将挂有米面的竹竿支在通风处,天气晴朗时,晒上一天便可,晒干后的米面可保存一年。在阳光的映衬下,成片成片的米面,又白又细,晶莹剔透,煞是好看。 {:1_29:} 那里的鱼塘鱼好肥的,粉米的水流进了鱼塘里。去年春天钓过几次,鲫鱼每只基本上有半斤以上的 昨夜星辰昨夜风 发表于 2015-1-16 22:41
那里的鱼塘鱼好肥的,粉米的水流进了鱼塘里。去年春天钓过几次,鲫鱼每只基本上有半斤以上的
免费的吗 有关部门可以去查查,地上污水直流! 生产的米面到底卫生不卫生! 文章建议更新,现在我们下浦郑米面加工已经集中变成合作社,废水进行处理,卫生过关。欢迎大家有空来下浦郑村米面文化中心参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