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丰溪南居许氏
许氏十房大宗祠现存正厅、两厢、大门等,为四合院形式。
管理许氏十房大宗祠的11位老人。
许氏五房宗祠。 本报记者潘侃俊摄
水南许氏宗祠群规模宏大,保存较完好,2011年1月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本报记者潘侃俊摄
许是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列第二十位。许姓发源于今河南许昌,一说出自姬姓,一说由姜氏衍成。春秋战国时期,许国被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
许氏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姓将佐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唐僖宗时,侍御史许爱镇守漳州招安,后入晋江石龟。唐代以后,许姓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地。
以人口数量看,许姓为台州第二十大姓。而在天台县,许姓为人口仅次于陈、王的第三大姓。这其中,水南许氏建村早,六百多年来聚族而居、耕读传家,成为当地望族。
水南
水南村,以地处天台“母亲河”始丰溪之南而得名。六百年来,曾屡改村名,明清时曾称溪南,清代后期改称福溪,但水南之称一直同时存在。
同治十三年(1874年),上谕改溪南庄为福溪庄。据说是因为清朝时,水南有位老寿星许莲舫活了113岁,111岁时已是五代同堂,皇帝认为他是有福之人,故赐名其居住地为“福溪”。村中建有一座莲舫公祠,今已年久失修。
自明代建置都治以来,水南历来为都、庄、村、区、乡、公社、片等治所所在地,是原新民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今属福溪街道。
街道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水南村包含三联、民主、光明、建明、星光、新联等六个行政村,有一万多人口;村民自古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种有玉米、水稻、黄豆等农作物以及桃、李、橘等水果。
水南村聚居着许氏大族,是典型的村族一体,由于重视教育,历代人才辈出。
明成化年间,许穆授湖广枝江县令;清光绪年间,恩科进士许鸣球钦赐翰林院编修。乡试举人秀才更是不胜枚举。清廪生许钦明攻读法政,于光绪三十三年毕业于官立浙江法政专门学堂,成为水南村第一位受过新式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民国期间有留德医学博士许承淼、留美经济学硕士许绪鉴、江南大学抗日志士许也夫、公立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毕业的许洋州、许文渊等……
许氏
在古代,水南有许多以姓立村的小村,如上楼、上张、鲁庄、沈家(以上均无史可考),赵家、张家、龚家、宋家、仇家等,均为零星分散。有的姓氏历时数百年,有的仅一二代就他徙或断丁。15世纪20年代,许氏迁徙此地后,逐渐衍成一大村庄。
据《浙江省姓氏志·水南许氏》记载,水南许姓始祖许彻,字原平,号涧南,为义里许氏第十二世孙,于明宣德年间与三弟许原文由城西义里许氏迁往水南,历时300年左右,将各姓小村连成一个大村,后分迁至石溪、山河、丽泽、栖霞、石梁、南屏、前山、天宫各乡及邻县姜家岙、占家岙、方家岙、蟹龙岙及鄞县、余杭、临安、象山、新昌等地。
始祖衍成宽宇、宽宙、宽宰、宽采、宽宠、宽宴、宽崇、宽萱、宽罕、宽完共十房子孙。其弟许原文有二子,第三世五人,第四世十一人,其中一支迁住临海大屋与天台前许。
明嘉靖年间,义里许氏茂广支派第十六世孙许小巳,由城西义里迁居上水南小义里,衍成许氏水南小义里支派。
据村中老人说,如今水南居住的许氏族人,多为始祖十房子孙的后代,许原文后代以及许小巳后代早已他徙,本村所剩无几;水南村民相聚,自我介绍时少有说“我是建明村的”或“我是星光村的”,往往以房认亲,说“我是六房的”或“我是三房的”。
据2000年水南六个行政村人口普查的资料,以户籍登记为据共有90个姓,其中以婚嫁关系迁入的妇女姓氏近70个。当时,许姓占六个村总人数80%以上,以宗族论,许氏族人占总人口94%左右。
如今,据水南村老人协会的统计,水南村许氏族人(包含非许姓的婚配、子女等)占98%左右,杂姓有齐、葛、陈等,但人数不多。
民风
水南村长期以来有宗族村治的传统。
许氏宗族有严格的族规,家谱凡例载“子孙有败行玷污祖宗者,谱削其名,祭除其胙”,一定程度上起到规范族人行为、促使安定和睦的作用。六百年来,许多良好的村风、民风传颂至今。
如尊重外乡人。“不准打骂进入本村的外村人”“保护进村经商的外村人”“保护进村避难的人”,天台人口碑相传“有难逃进水南村就会得救”。
再如重禁令。据《水南村志》记载,水南历来有行之有效的禁令,其中最具权威性的是“庄稼不成熟不准采摘”的秋季农作物禁令,沿用长达数百年。禁令规定,秋季农作物收获(开禁)之前,凡由村外携带番薯、毛芋、玉米穗、糖粳等物进村,必须持有相关证明,违者依例处罚。有此禁令,数千亩旱地农产品在开禁之前,任何人不敢私下拿回家,很多玉米穗掉落地上也没有人去拾取。上世纪60年代以后,旱地改成水田,此禁令逐渐取消。
旧时许氏族规中也充溢着封建礼教。如“妇女从一为正,间有不幸而夫夭者……亦不得招醮”,虽无立文,族内共遵“女儿不得承嗣继产,女儿即使多至四至五人,亦不得招赘一婿”。因为族中妇女没有因寡招醮、女儿招赘夫婿的现象,水南六百年来才能保持许姓单一的宗族。
1949年以后,落后的族规族制逐渐消失。
来源:台州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