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 发表于 2017-12-18 10:47

周家八百年 王业本农耕

    源流
    周姓,源出于姬姓,始祖被认为是农神姬后稷。
    后稷,姓姬,名弃,黄帝玄孙,帝喾嫡长子,母姜嫄。尧舜时期,为掌管农业之官,教民耕种,亦被认为是开始种植稷和麦的人。《诗经·大雅》中,有篇章《生民》,其中曰:“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生动详明,字里行间充满了生活气息,描写的正是后稷从事农业生产的景象。
    后稷第十二代孙为古公亶父,亦为古代周族首领。那些年,周族领地频频被戎狄威逼,族人生活苦不堪言,古公亶父决定率领族人搬迁。一路前行,他们来到岐山下的周原地区(今陕西岐山北),因地处周原,便称为周族。
    “务耕织,行地宜,我周族将在此开垦疆土,收获家园。”在古公亶父的带领下,周族人在周原之地开荒耕种,大力发展农业,同时大兴土木,修建庙堂与宫殿,还举族之力修固城墙。周族日渐昌盛,很快就有了“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的局面。
    古公亶父卒后,少子季历继位,是为公季,后周人追称王季。王季的儿子昌,即周文王。再后,其子周武王姬发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立国约800年。
    传至第43任王周赧王时期,周朝已国势益弱,宗族内部争斗不休,以致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赧王迁都西周。公元前256年,西周国被秦所灭。不久,周赧王病死。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周王室势力彻底灭亡。
    周朝后人举族迁至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谓赧王是周家后代,称为周氏,史称正宗。故,有周姓的主要来源为“周王朝最后一任国王周赧王姬延的后裔改姓而来”的说法。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开始分迁贵族,部分周姓贵族外迁。秦末战乱,“为周姓的开枝散叶提供了条件”。此时期,周姓多迁徙到江苏北部,并在当地形成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周姓又从中原一路南迁。而后,在唐末五代十国数十年的军阀混战中,以及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南宋末年蒙古军南下等数次规模巨大的战乱中,河南、山东一带和中原的周氏族人大量南迁,多迁入福建、浙江、广东。
    椒江葭沚周祖系
    葭沚之名,颇有诗意。“葭”为水边芦苇,“沚”为水边洼地,葭沚处于江边,由椒江冲积而成,曾地势较低并长满芦苇,由此得名“葭沚”。此地地处椒江南岸入海口,西与栅浦接邻,东南有葭沚山,自古商贾云集,人文荟萃。葭沚旧时被称“家子”,民国以前均属临海,故在民国时所修周氏宗谱名为《临邑家子周氏宗谱》,一九四九年后改属黄岩县,今属椒江区。
    椒江葭沚周祖系始祖为惟一公,原籍河南,唐代曾任青州教谕,后避乱始迁台州,居府城(今临海)酉兰巷(亦为友兰巷)。
    据《周氏宗谱》记载:“府城酉兰巷宋光禄大夫有曰朝熙公者,建炎中,扈跸高宗登枫山,望海门迆西地,商渔乐业,井里熙熙,因得高宗当曰命名家子之意,嘱其子卜居于此,是为家子一世祖,谱称廷琜……”
    朝熙公,是椒江葭沚周祖系第十七世。
    宋时,为躲避北方女真人的侵略追击,宋高宗赵构建炎南渡,逃至江南,一路过淮河、渡长江,逃至杭州,后又因金兵逼近杭州,避走章安(今属椒江)。时任光禄大夫的朝熙公护其登上枫山。高宗见海门山脉河流弯弯曲曲、延绵不绝,百姓商渔乐业,到处熙熙攘攘、门庭若市,一派热闹非凡的烟火景象,很是喜悦,“我看此地可以命名为‘家子’……”朝熙公回到家后,对名为廷琜的儿子说:“家子之地,沃野千里,又笙歌鼎沸,缕缕行行,你到那里去居住吧。”廷琜应好,是为家子周氏始迁祖。
    建于1817年的周氏宗祠,安静地矗立于葭沚街道文明路208号。如果不是周书增的引领与介绍,这座偏于街边的破瓦灰砖、采椽不斫的单层建筑,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同周氏宗祠联系在一起的。门头“周氏宗祠”的牌匾早已不见,急景流年中,这座坐北朝南、四合院式的宗祠已面目全非,如今成了一家做木材生意的门店,正厅、东西厢房杂乱地堆满了各种木材。这里再也不是周氏族人祭祀先祖的地方。除了屋顶残瓦间随风摇曳的一片紫灰色瓦松,彰显它的沧桑古老以外,“只剩梁架和石柱还有一些古旧的雕刻……”周书增曲着身子,在阳光的阴影中摸索着,半明半暗里,声音微微颤抖。
    随时光荏苒,椒江葭沚周祖系后裔分迁繁衍于临海兰田上周、小炉头及沿江上岙周、上金等村。
    临海峒峙山周氏
    临海峒峙山周氏属椒江葭沚周祖系。
    《周氏宗谱》万历十三年谱序载:“峒峙山之有周氏,其祖自永达公之所由来,实出于家子光禄大夫朝熙公十七世孙也,人愈繁而支愈广……”这峒峙山,所指正是临海涌泉兰田。采访当日,一周姓老者站立于兰田山边,精神矍铄,“早前这里不叫兰田,都只说是峒峙山。”据《峒峙山记》载:“其间虽杂姓之不齐,惟我周氏本家子世裔,宋末间评事公,始迁于此……”
    与《峒峙山记》所载相合,《临海周氏宗谱》亦记载:“峒峙山周氏始迁祖者,即宋评事官永达文煜公是也。”永达公,正是峒峙山周氏一世祖。其字文煜,为朝熙公十七世孙,系朝熙公长子来公派下正仁公之次子。据《周氏宗谱》万历十三年谱序载:“永达公官居评事之职,时值元末明初,因天下大乱,游猎至峒峙山,慕溪山之奇胜,土田之饶沃,遂从今椒江葭沚避居峒峙山,永达公即今峒峙山上周周氏之始祖。”
    但是,“先世谱牒毁于兵焚,其间可考者十不存一。故永达公生卒年月俱失,始迁年代也无记载。”后经周氏族人查旧谱翻史料,考证出“有永达公三子彦万公洪武科举人,故永达公在生年代当为元末明初。”
    兰田山上有一上周村,背靠峒峙山主峰山顶山,风光旖旎,是为椒江葭沚周祖系后裔。该村现有人口439户、1470人,其中除16户、58人从他姓以外,其余423户、1412人均为周姓。
    (本文参考《临海周氏文化》、《台州古村落》等,感谢周书银、周炳炬提供相关资料。)

来源:台州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家八百年 王业本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