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百晓 发表于 2017-12-23 09:15

七百年文化传承 古老而神秘的三门祭冬民俗震撼登场



凌晨3时,几声渐起的锣鼓划破了三门亭旁镇杨家村的寂静,村中的杨氏族人沐浴更衣,以复古扮相赶赴家庙,同时赴会的还有从三门其他地区及全国各地赶赴回来的杨氏宗亲。这是近年来越来越为世人所知的三门祭冬,今晨上演的就是三门规模最大、仪式最完整、传承最完好的亭旁杨家村祭冬大典。



三门祭冬的习俗距今已有700多年,整个仪式由取水、祭天、拜祖、祝寿戏、老人宴及相关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组成。前期准备开始,几乎全村家家老少都将参与到各个环节当中。






    从冬至日前一天辰时到大龙岭龙潭取水,再到冬至日丑时沐浴斋戒,至寅时开始拜天、祭祖,一套流程代代传承,处处皆有讲究,种种都要按规矩恭恭敬敬行事。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三门祭冬作为其代表性项目声名鹊起。这个神秘而古老的祭冬仪式再次亮相于世,打破了台州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祭冬开始前,杨氏家庙已然被打扫得一尘不染,悬挂上整齐的大红灯笼,张贴新联,一根根红烛映照满堂杨氏族人的笑脸。主祭和陪祭等会换上对应的古装,并严格按照古法各就各位。







祭冬正式开始,杨氏族人将先后完成祭天和祭祖两个分量较重的仪式。



祭天主要由主祭朝东、南、西、北对天叩拜,然后三拜九叩,读祝感恩。





拜祖时,则全体族人起立,鸣炮奏乐,主祭等三拜九叩,三献,读祝。礼毕,族人按次序拜祖。





在杨家村不少上了年纪老人的记忆里,祭冬仪式从出生起即每年举行,多少年来从未间断,“哪怕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也只是仪式变得简单,却仍然一板一眼不能失礼”。

杨家村的杨天兴老人今年已经80岁了,刚刚到了可以分敬老猪肉的年纪。他告诉记者,他和许多老杨家人一样,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冬至来临时的族人拜天祭祖,有时恰逢漫天大雪,祝寿戏台上咿咿呀呀,长辈上坐,群童膝下围绕,至今想来,“雪很美,心很暖”。



    “祭冬一是让我们感恩、敬畏天地自然,二是对先人的纪念和缅怀,对长辈的尊重和孝顺,经历过祭冬的年轻杨家人都会被这样告知。”杨天兴告诉记者,“这些繁琐的礼节会让你明白子孙延续和今日一切都来之不易,让人行走世上有所依凭、有所把持,不至于忘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这次也专程赶到了三门杨家村,他激动地表示,祭冬之名神秘而诗意,但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实际上也是向全人类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告诉人们如何在自己的家乡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祭冬的传承,让我们唤回了那些先人门在历史长河间充满敬意却又不失风骨的坚守。”



来源:中国台州网

西西忙忙 发表于 2017-12-23 16:02

66666

′浮华若梦つ 发表于 2017-12-24 08:28

{:1_14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百年文化传承 古老而神秘的三门祭冬民俗震撼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