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百晓 发表于 2017-12-25 09:05

黄岩屿头乡沙滩村文化礼堂: 留守儿童的成长乐园



    文化礼堂里诵经典,其乐融融暖人心,这是黄岩屿头乡沙滩村里最美的一景。
    随着悠扬而带着古典韵味的音乐响起,身着汉服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引领下,慢慢走向青石砖铺就的礼堂。祭拜孔子仪式过后,孩子们手持《弟子规》,跟着老师抑扬顿挫地诵读经典:“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我们发现村里有很多留守儿童,教孩子们诵读儒家经典能让他们学会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沙滩村文化礼堂向日葵驿站志愿者郑晓晓介绍。
    名片:
    屿头乡沙滩村,地处黄岩西部山区,位于柔极溪下游,是屿头乡党委政府驻地和全乡的经济、文化、商贸、交通中心,距离市区35公里,交通便捷。全村现有18个村民小组,共312户1123人。
    沙滩村文化礼堂始建于2015年,现有建筑面积650平方米,涵盖整个沙滩老街,是一个以古村落老建筑群为主体,以乡村休闲风格为主题的文化地标。
    沙滩文化礼堂可概括为“五廊两堂一驿站,一屋一室五展馆”,在核心区设了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风采成就等五廊,建有设施完善的露天大礼堂和芷兰斋讲堂,还有三径书屋、蕴味茶室、家风家训厚德馆、柔川宋韵馆等馆藏。
    而最值一提的是,文化礼堂还有服务留守儿童的向日葵驿站,该驿站为留守儿童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休闲环境,成为当地孩子们的成长乐园。
    将向日葵驿站打造成留守儿童的乐园
    沙滩村依溪而建,四周环水,是美丽乡村的典范。村里的南宋古刹太尉殿是道教圣地,殿前3棵800多年的香樟树,给沙滩村平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
    多年来,这个村的村民们为拓宽家庭增收渠道,纷纷在外打工或承包瓜田,于是,村里的孩子在假期留守在家,无人照看。2015年,考虑这一实际,沙滩文化礼堂特地开出了一个向日葵驿站,不曾想,这个驿站日后成了屿头乡本地留守儿童的乐园。
    “我们志愿者的任务就是带小朋友玩,跟小朋友一起学习。创作、画画、剪纸、插花、跳绳,我们一起参与这些活动。”向日葵驿站最早的志愿者郑晓晓说。
    说起这份志愿者工作,郑晓晓说有一件事对她触动挺大。当时,有位小朋友,他的父母在北京开饭店,他和哥哥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常常因想念爸妈而伤心。
    有一次,郑晓晓用自己的手机打开微信软件,试着让他与爸妈微信视频聊天,当在手机里看到爸妈的脸时,这个孩子哭了。
    这眼泪触动了郑晓晓,从那时起,她和其他志愿者决定一定要把文化礼堂变成孩子们的暖心之地。
    孩子们在文化礼堂里快乐成长
    屿头乡有30多个留守儿童平时周末都来向日葵驿站参加活动,寒暑假来的孩子更多了。而郑晓晓和其他志愿者要提前策划好活动,做到学习和娱乐两不误,然后再去准备好活动的材料。
    黄岩沈雷剪纸工作室就设立在沙滩村的文化礼堂里。郑晓晓先上网搜索剪纸教学视频,自己学起来,再教孩子们学习一些简单的图案,等孩子们会一点了,郑晓晓就邀请沈雷剪纸工作室的老师来给孩子们培训。
    “平时我们也会邀请心理辅导老师,给孩子们做做心理测试。”郑晓晓说,闲下来的时候他们就给孩子们讲故事。在文化礼堂的四方桌上,游客们常常看到孩子们扬起头,津津有味地听老师讲孝道的故事,讲友爱的故事。
    除了室内活动,文化礼堂也常常组织留守儿童们参加室外活动,增长见识。志愿者和黄岩区科协合作,带孩子们去看3D电影。有些孩子偷偷告诉郑晓晓,这是他们第一次看电影。
    “很多孩子可能从来没有离开过屿头乡,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郑晓晓说。
    寓教于乐,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一起参观长潭水库、自来水厂,观察水的净化过程,孩子们总是玩得很开心。
    有一次外出活动,在吃午饭时发生的一件事令郑晓晓十分感动。那次,孩子们吃饭时都很有礼貌,饭桌上懂得相互谦让,吃完饭,很多孩子提出要打包给爷爷奶奶尝一下。
    “他们没吃过这道菜,我们想带回家去,老师,可以吗?”孩子们企盼的眼神,让郑晓晓看到了深埋在这些孩子内心的善良和孝心。

来源:台州晚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岩屿头乡沙滩村文化礼堂: 留守儿童的成长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