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 发表于 2017-12-30 09:26

公共场所护儿心切 你当着孩子的面 跟别人吵过吗?

亲子沟通师:不是不能“护”,但“护”得要有技巧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总是会影响孩子。虽然家长们也明白在孩子面前要谨言慎行,但家长也是人,也会有情绪激动不理智的时候,比如在公共场合,孩子之间发生争吵和打闹,有些家长护儿心切,忍不住跟对方争吵甚至大打出手,这时,孩子就在旁边看着,孩子会不会受伤害呢?专家认为,如果处理得当,这反而可以成为一个让孩子从中学习的好机会。
    1
    孩子的事情,家长是否“该出手时就出手”
    上周,椒江的章女士带着儿子小文上乐高课,一起上课的一个小男孩搭积木时,不小心将积木颗粒戳向了小文的眼睛,瞬间引起小文眼部不适。章女士和老师亲眼目睹了这个情况,但当时只顾着儿子眼睛的情况,她根本无心去追责。但这时,对方孩子家长急于撇清关系的做法引起了她的不满。
    “对方家长一直在边上强调是小文自己不小心弄伤眼睛的,甚至在她孩子欲跟小文道歉的时候上去制止他,简直太让人气愤了。”在章女士看来,当孩子犯了错,家长应该正面去引导孩子,那个孩子本来就不是故意的,自己也不打算追究责任,但对方家长起码应该带着孩子道个歉,教孩子逃避责任的做法,实在是无法令她认同,但也不想在孩子们面前跟她吵闹。
    与章女士选择“忍”的态度不同,临海的家长杨女士则认为,当孩子受到委屈,自己也占理的情况下,该发声就发声,该出手就出手。
    上个月在一个游乐园,有个小女孩一直挡着杨女士孩子不让她玩,甚至她女儿走到哪儿她就拦到哪儿,对方家长早就看到了这个情况,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不要这样!”就低头玩手机。杨女士看不下去了,过去提醒那个小女孩,没想到她一下子就哭了,她妈妈看到自己女儿哭了,上来就跟杨女士吵架,杨女士气不过,就跟她理论了一番,最后对方理亏自己先离开了。
    杨女士认为,这件事自己占理,没必要隐忍,否则孩子受委屈,大人也气愤。事后,杨女士就跟女儿说:“当别人欺负自己时,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可以先口头提醒警告,如果对方先出手,那就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能坐以待毙。”
    不过,也有家长认为,父母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与人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因为在孩子心里,父母不仅被模仿、崇拜着,更像棵大树保护着自己。当自己与别人争执甚至大打出手,带给孩子只有恐惧和伤害,也许,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可以选择。
    2
    孩子间的争吵,大人该持何种态度?
    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亲子沟通师张丽娟看来,孩子之间的争吵甚至打闹,大人参与进来,甚至大力干预引起矛盾、吵架显然是不对的。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之间的争吵、打闹,是他们学习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个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也就是培养孩子情商和社会化程度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现在的孩子之所以争吵比较多,是因为他们不会处理自己与小伙伴之间的关系。在二孩政策出来之前,独生子女的孩子比较多,加上现在家庭条件普遍较好,孩子们在家要什么有什么,没人跟他争,没人跟他抢,引起了孩子自我中心性的表现,更别说去处理自己和其他小伙伴之间的关系。而在孩子父母和祖父母的那个年代,家里一般都会有兄弟姐妹,兄弟姐妹间的相处,会让他们学会从对方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是分享现有的资源。
    张丽娟认为,孩子之间的争吵打闹,其实是提高孩子情商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一个突破口,关键是家长是否正确去对待和引导孩子。
    3
    “护短”最要不得
    遇到孩子吵架打闹,家长们常会有一种“护短”的心理,但这种做法其实对孩子很不利。
    张丽娟建议,如果家长亲眼看到孩子争吵打闹,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对方孩子,第一时间护短,不仅使自家孩子没有学会正常交往、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造成孩子不合群,被其他小朋友孤立,孩子遇事也会总是想着依赖父母,不会独立。而且,父母的护短会让孩子是非观错位,严重者会使孩子以后形成霸道行为。
    她建议,当孩子之间在吵闹,如果伤害不大,安全性较好的情况下,家长的做法是,先静观其变,然后根据事情经过进行引导,孩子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去明辨是非,理解他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其次,家长也不要急于批评自家的孩子。有些家长比较“谦虚”,往往先劈头盖脸批评自己孩子,让自家孩子向对方道歉,以此来平息争吵打闹,看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其实这会伤害孩子的内心,孩子会觉得委屈。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首先要问清事情的原委,允许孩子澄清事实,让孩子叙述当时发生了什么,把事情的过程讲一遍,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让孩子在矛盾中如何明辨是非,在冲突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这样做会让孩子得到如何与他人相处的经验和技能。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学校受到恶意攻击、欺凌,那也要教会孩子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培养安全意识。比如教会孩子躲避的方法就很有必要,让孩子明白,当高年级的同学或者力气比自己大的人欺负自己,应该有效地推开对方,寻找同伴或者大人进行救助,以免受到伤害。
    张丽娟说,其实孩子与家庭教育间是鱼和水的关系,孩子的教育需要优良的环境,爸爸妈妈在家庭教育中要民主、平等,这样才能培养出民主思考和尊重他人的孩子。

来源:台州晚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共场所护儿心切 你当着孩子的面 跟别人吵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