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 发表于 2017-12-30 09:28

重大项目振翼 台州蓄势待飞



12月27日,夜幕下,车辆从内环路下穿简易立交快速通过。本报记者牟永选摄

    核心提示:项目投资是赶超发展的主引擎,是裂变发展的反应堆,是补齐短板的发力点,是锤炼铁军的大擂台。2017年是“大抓项目年”,火红数字彰显了台州谋求裂变扩张、赶超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本报记者王荧瑶
    7点10分从黄岩城区出发,7点22分经站西大道驶入内环路,7点27分已到椒江太阳城——这短短5分钟的路程,以往至少要花上20分钟。
    车轮下,是不久前才开通的内环快速路。作为连接三区的绿色快速通道,内环路打开了主城区融合发展的“任督二脉”,开始释放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能量,为台州加速推进“三区两市”协同发展、实现裂变赶超注入强劲动力。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正是建设重大项目的魅力所在!
    项目投资是赶超发展的主引擎,是裂变发展的反应堆。市委、市政府将2017年确定为“大抓项目年”,发出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强烈信号。截至11月底,全市43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14亿元,同比增长24%,已完成年度计划的107.2%,续写着“台州速度、台州力度”。
    一号抓、抓一号,这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是春节以来台州的热频词汇。
    回首这一年,项目工作成绩瞩目:共举行6批次省、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共集中开工432个项目,总投资达4100亿元,数量和规模都远超去年同期。大力实施“166”攻坚计划,统筹推进省、市、县三级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安排谋划盯引项目67个、前期攻坚项目68个,总投资达7449亿元,6个项目进入省谋划盯引项目清单。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保持 16%以上增长,高于全省6.6个百分点。
    找准关键,方能先发制人。台州裂变的关键在哪?就是“大抓项目年”,就是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2017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就要求,各个区块、各条战线的工作都要转化为项目,每个岗位都要压上项目任务。
    围绕项目建设,市委书记、市长当“项目书记”“项目市长”,经常召集展开“头脑风暴”,以上率下,掀起抓项目、促投资、谋发展热潮;35位市四套班子领导“全上火线”,联系各类项目(单位)152个,勇当“一线总指挥”。
    市委常委会、市委财经领导小组、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层层研究谋划项目,集思广益谋划“十三五”重大项目、“166”攻坚等项目计划,“无项目或工作清单的规划不批”,全市64个区域和专项规划均划出项目表。
    为了“虎口夺食”,我市采取驻点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三大措施,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建立驻点招商办,在10个市级部门设立科技创新、文化产业、特色小镇等专业招商组,在81个异地商会设立招商引资工作站,加大项目招商力度。
    2017年这一年,长鹰系列之天鹰无人机首架机在台州总装下线,无人机小镇“振翅欲飞”;年产量达40万(台套)的吉利发动机项目启动,吉利汽车梦从台州再次出发……我市通过引进一个大项目、大企业,带动一批配套项目的跟进,着力构建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形成关联效应、乘数效应。
    有了这一块压舱石,台州经济发展动能不断积蓄。
    出新招、破难题,这是补齐短板的发力点
    全国首条民资控股铁路——杭绍台高铁PPP项目正式签约;
    全国首条市域铁路PPP项目——台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完成PPP招标并正式签约;
    全省首条民资绝对控股的城市主干道PPP项目——海城路顺利落地。
    密集点赞的背后,是“探索早、应用广、善操作、政策优”项目运作的“台州经验”,形成制度化成果。尤其是提出“让符合条件的项目采用PPP模式成为常态、民间投资进入PPP项目成常态”,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从宏观环境看,综合交通、能源设施、市政设施、水利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都面临着重大的政策性利好;从台州自身看,这五年也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关键时期,投资需求和潜力巨大——简而言之,“十三五”是台州基础设施建设大干快上的重要“窗口期”,海上大通道建设、沿海高铁建设、市域铁路延伸联网,都能够撬动起万亿规模的投资。
    有了项目,钱从哪儿来?善于“吃螃蟹”的台州人,以创新的思维,用PPP模式来撬动民间资本。
    作为全国唯一民间投资创新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台州已连续三年发布市级PPP推介项目库,推介项目266个,总投资6178亿元。其中,有32个项目列入财政部项目库,第三批示范项目中台州入选的项目数和投资额均居全省第一。目前已签约落地的34个PPP项目中,民资持股50%以上的有20个。
    此外,我市还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台州市鼓励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若干意见(试行)》(PPP“台九条”)。《意见》围绕民资参与PPP的薄弱环节,从基本原则、市场准入、项目发起、项目融资、政策优惠等九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和举措;《意见》还总结杭绍台高速公路(台州段)PPP项目经验,形成以构建合理收益分配及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完备 PPP 项目监管体系的“台州经验”,为今后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范本。
    与此同时,市发改委加大项目破难力度,定期召开协调会,会同相关部门协商解决73个项目的122个困难问题,其中63个问题现场办结。
    民资开路,势如破竹,台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而一大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加快推进,进一步夯实了城市发展的基石。
    下一线、上战场,这是锤炼铁军的大擂台
    围绕高增长、深谋划、早开工、快推进想办法,聚焦抢项目、破难题、供要素、优服务出实招——一年来,全市上下的项目投资工作形成了大干快上之势。
    高速三门联络线工可批复只用了111个工作日,创省内高速公路工可报批新纪录;路泽太高架桥快速路从立项到开工只有短短6个月,刷新了台州交通投资史上审批速度最快的纪录;沿海高速公路指挥部和建设单位“竖起床板大干”,PPP第1标段项目部“跑步进场”,合同签订后20多天即进驻办公……
    “大抓项目”,没有部门可以“置身事外”,也没有哪个干部可以“与我无关”。令人惊艳的“台州速度”,折射的是当下台州干部队伍敢于担当的拼劲,是台州上下夯实发展基础的实干力度。
    这一年的台州,市领导定期到一线检查项目进展情况跟踪督查进度,牵头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县(市、区)书记、区长经常带头冒雨踏勘施工现场检查督促;相关街道、指挥部和区相关部门人员本着“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主动开启“7+黑”模式,挂图作战,奋战在破难一线。
    这一年的台州,一批批优秀干部被选派到项目一线工作,七大市属国有平台公司领导班子逐步配齐配精,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开展“百名处长到项目平台挂职服务”专项活动,在服务项目建设的同时提升年轻干部的群众工作和攻坚克难能力。
    这一年的台州,处处是“擂台”,比数量、比体量、比速度、比进度、比干劲,每月“亮标”“亮招”“亮表”“亮单”。县(市、区)各出实招狠抓落实:椒江、黄岩、温岭等地建立了项目推进工作微信群;路桥成立督查委,强化项目责任落实;临海推行“百大项目、百团攻坚”的“双百”行动;玉环推行“三五”工作法,即实施“五大攻坚行动、‘五个一’全力推进、五大举措保障”;天台实行“5523工程”,提出年度项目投资300亿元工作目标;仙居创新出台“辛苦指数”考评办法;三门推行“早餐会”制度,强化项目协调……项目、抓大项目,台州正在以裂变之势加快赶超发展步伐!

来源:台州日报

lingOK 发表于 2017-12-31 14:04

发展才是硬道理

戴益 发表于 2017-12-31 17:22

叉口什么能全部通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大项目振翼 台州蓄势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