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清新 发表于 2018-1-5 10:06

“断裂”处理 让被执行人自愿履行

    讲述人:黄岩法院执行员陈健
    执行方案的完美与否在于利益衡量后的诉求保护。执行在追求诉求最大程度实现的同时,偶尔的“断裂”,也同样散射出善意的光芒。
    有这样一个案子,开始呈现在我的面前时,长达22页的判决书,多达20个被执行人。细探究竟,原来是某村十几户村民集中在一起要建新房子,经村委会牵头,将泥浆运送工作进行发包,经过层层转包,最后转包给了本案其中一个被执行人许某,许某雇请了自己的岳父王某进行粗工工作。
    王某在工作中因操作不当,不慎被机器砸伤,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判决,20个被执行人总共赔偿原告一家死亡赔偿30万多元,且互负连带责任。
    立案的第二天一早,10个当事人一窝蜂地挤进了我的办公室。有人抱怨着判决的不公平;有人只想履行自己所应承担的部分,案结事了;有人喊着自己履行能力不足。
    诚然,从判决角度而言,互负连带责任无疑是对申请人一家实现诉求最大可能性的保护,但是在执行中,互负连带责任,尤其是这种大规模的连带却让每个被执行人成为了圆圈上一个又一个的节点,循环往复,大家都不愿轻易地偿付。
    这边申请人一家也来到了我的房间。一位老人家,刚刚经历了丧夫之痛,一脸的沧桑和迷惘。
    当我征求她意见时,她说,我没文化,什么都不懂,再多的钱也买不了他回来。
    她没有过多的抱怨,也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撕心裂肺地呐喊,但恰恰是这样的申请人,让我觉得这个案件的棘手。毫无疑问,她把所有希望全部寄托在了法院的身上。
    如何解开这个循环的死结?我本可以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扣划,扣足本案标的,让他们自行清算,但这难免会带来另一波追偿的案件,增加了法院的诉累。
    我决定第二天一早进行实地走访。新建的两排房子,零零散散的,还没几户人家入住。经向村委会了解,大家的经济条件也都属一般。面对这一情况,我制作了被执行人电话目录、意向备忘录,进行了细致摸底。
    通过一个又一个电话的接通,我将被执行人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详细的执行方案:前期履行各自部分,申请人申请放弃连带责任的追究,后期未履行人员强制执行,争取案件诉求实现的最大化。在申请人同意并申请下,我主动联系村委会,并在两排新房子前张贴了告知书,告知履行与否的利弊。
    万事开头难。记忆中张贴告知书的当天,我留守在新房子旁,做着能找到的几家人的工作,解除着他们的疑虑。三三两两,当我面前的履行了的发票越来越厚时,我知道这个案件也越来越接近尾声。随着最后一个被执行人向我打来要求和解的电话,案件基本能够全部化解。不久,整个案件全部执行完毕。
    这个案件虽然没有波澜壮阔的强制执行,但是有着分而化之的自愿履行。“断裂”,是为了更好地复合,只要是善意的,我们在执行中不妨对症下药去用。

来源:台州日报

′浮华若梦つ 发表于 2018-1-5 13:32

{:1_14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断裂”处理 让被执行人自愿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