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百晓 发表于 2018-3-28 10:01

翠屏岭上绿竹秀 ——访北城街道竹岭村文化礼堂








 竹元素随处可见

  竹岭村位于翠屏山东麓,又因盛产毛竹,故名为竹岭。竹,便是竹岭村文化礼堂的主题。竹制品展厅、静竹书苑、翠竹亭、竹墙画、竹书架……文化礼堂里到处都是竹的影子。

  走进文化礼堂竹制品展厅,热水瓶壳、饭箩、棉花箩等两三百件竹制品或疏或密地摆放在一张张竹椅子上,这些都是竹岭村村民主动捐赠的。“很意外村民们会送来这么多竹制品,也很意外村民们家里竟然有这么多竹制品。”何建国说,这些竹制品基本上有几十年的历史,有些甚至有上百年的历史。

  “知道这是什么吗?你肯定没见过。”拿起一件物品,何建国骄傲地问记者,随后才介绍,这是用竹笋壳做的鞋子,叫竹壳鞋,相当于现在的雨鞋。其实建文化礼堂前,何建国也没见过竹壳鞋,他是在收集老物件时听村里老人说的,随后就打听谁家还有竹壳鞋,可惜一无所获。这事传到了村里一位九十岁左右的阿婆那儿,她立刻找材料做了一双,送到文化礼堂里。“以前村里人都会做,我母亲也会做。”记者采访时,75岁的村民厉阿苟正在文化礼堂里闲逛,他说,以前大家出门都穿布鞋,遇到雨天容易湿,就在鞋子外套上竹壳鞋。

  事实上,竹制品展厅里展示的,不仅仅是放在竹椅上的竹制品,还有那些破旧的竹椅,它们没有靠背,一张有5个座位。“这些竹椅是三四十年前村里请人专门做的,基本上都坏了,就剩下这几张了。”何建国说,建文化礼堂时,村里邀请了一些人来出谋划策,大家都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竹椅,又因以前村里都用这样的竹椅,具有村庄特色,他专门请师傅按照这个样子做了五十张左右放在文化礼堂里。

  “听说建文化礼堂需要用竹子,村民都很热情地自愿捐献自家承包山上的竹子。”何建国告诉记者,这次制作的竹椅分两种,有靠背的可坐三人,无靠背的可坐五人。

  留下历史和故事

  “这是金蟹泉,我们小时候都在这边上玩耍,谁都不知道它有多少年的历史,几百年肯定有的。”在竹岭村文化礼堂前面空地上,金蟹泉吸引了记者的眼球。今年82岁的竹岭村村民何平满说,金蟹泉有两口,另外一口在修路时被埋在了地底下,村民们又在边上重新挖了一口,依旧叫金蟹泉。

  传说很久以前,有位风水先生看到这两口泉,说是像螃蟹的两只眼睛,故而取名金蟹泉。在记者采访时,其他村民也围了过来,另外一位老人指着文化礼堂的路标说:“这里是蟹嘴。”

  过去,竹岭村还没有自来水的时候,村民吃用都靠这两口金蟹泉。“我现在也喝这泉水,每天早上起来打一桶。冬天时,这水是暖和的,我都直接用来洗脸。”何平满说,到了夏天,大地被太阳晒得火热,泉水却很冰凉。

  作为文化礼堂一部分被展示出来的还有何平满的家。这是一座建于民国初期的老宅,有上百年历史,里面还有三十多件老式厨房用具、农耕用品、生活用品等。何平满本来打算把这些老物件都捐出去,就在此时,村里要建文化礼堂,有人建议,老宅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何不把这些老物品继续放在老宅里,连着老宅一起作为文化礼堂的一部分展示呢?他欣然答应。

  “我挺喜欢文化礼堂的,以前村里没有文化礼堂,我就跑其他地方去看,甚至还去温岭看过。”何平满说,如今自己的老宅和物品能作为文化礼堂的一部分让大家参观,让年轻人能看到这些老物件,他很高兴。

  “其实有意思的不仅是这座老宅和老宅里的那些有历史感的各类用品,还有老宅的主人。他既会使用这些农具,也可以说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口述者。”北城街道党工委委员蔡白说,石鼓台门、昙华寺、元宝坟、鸡冠岩、晒谷坦、谷堆山、黄金蛋……竹岭村还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地方和传说故事。这些都被一一写在了文化礼堂的长廊上。

  竹岭村西北山上有个叫元宝坟的地方,据说以前有人要在那个地方做坟,挖下去时发现了无数条泥鳅。“元宝坟和泥鳅龙的故事在我们村里代代相传。”何平满说,他的奶奶以前住在山上,就在元宝坟附近,他自小就听老人们说这个故事。

  茶余饭后好去处

  去年农历九月九,也是竹岭村文化礼堂正式开放的日子,越剧、清唱、小品、舞蹈等节目轮番上演,“激活”了竹岭村村民的娱乐生活。今年“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北城街道很多妇女相聚在这里一起庆祝节日,整个文化礼堂洋溢着大家的欢声笑语……竹岭村文化礼堂虽然建成没多久,却结合节日举办了多次活动,更是村民们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鲍云青的小儿子正在读高三,每次放学回家,他都会去文化礼堂看书。“我儿子喜欢看书,以前每次放假都要去新华书店,如今家门口的文化礼堂就有很多书可以看,太方便了。”她说,这里的书籍种类很丰富,应有尽有,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读者。

  竹岭村文化礼堂的静竹书苑和儿童春泥乐园、翠屏讲堂连在一起,可以容纳一百多人。每到傍晚和周末,总会有很多孩子在这里阅读。“我和村里的老人们偶尔会给他们讲故事。”文化礼堂管理员黄冬琴说,这些小孩子们看完书后,都会自觉把书排好。

  平日里,每天晚上都有几十个村民聚在文化礼堂跳舞。这里还有一位教跳舞的老师,是在竹岭村办企业的新黄岩人。有人免费教,来学的人就多了,甚至曾吸引了两位男士前来跳。

  除了跳舞、看书,竹岭村文化礼堂还提供了象棋、健身器材等,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这里还是谈论家长里短的地方,村民们常常聚在一起闲聊,彼此之间的联系多了,关系也更融洽了。

  对于老人来说,这里还是“养老”的好地方,他们在这里晒太阳,聊天,讲故事,老有所乐。最受大家欢迎的,便是讲故事了。老人们讲述着以前的事情,年轻人们听得津津有味,很多故事也就这样流传下去了。

  竹岭村文化礼堂还组建了很多兴趣小组,每个兴趣小组都有发起人,让村民们有丰富的业余生活。大人有大人的节目,小孩也有小孩的节目,文化礼堂还组建了少年自行车队、滑板车队、溜冰队,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们的活动项目,让他们有个欢乐的童年,还能锻炼身体。

  “我们文化礼堂建好没多久,活动还不算多,以后会举办更多的活动。”何建国说,清明节快到了,村里还计划在文化礼堂里举行消防演练和森林防火宣传活动。今后,竹岭村将会以文化礼堂为阵地,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村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翠屏岭上绿竹秀 ——访北城街道竹岭村文化礼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