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融”春风劲吹处 蓄势而发布乾坤
——大型新闻行动《飞越黄岩》系列报道之二江口区块,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在黄岩的经济版图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区十三届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东融、南扩、西进、北优”的发展思路,江口便是“东融”的主战场,是市区融合的重要区块。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徐淼曾连续三次专题调研江口区块发展。他提出,要把江口区块的发展当作一件大事去谋划,按照现代化城市的规划和理念,将江口区块打造成为全市的精品区块。
但随着内环线的开通,身居两区融合点的江口沿线老旧村庄面貌一览无遗,民房错落无序、居住环境脏乱差,俨然跟城市发展的节奏不合拍,群众要求改造的愿望十分强烈。“江口,亟待改变。”这既是村民的夙愿,也是区委区政府势在必行的抉择。按照“东融”发展思路,江口区块正以“书记工程”的规格开启改造大幕。
深入一线促实效 越战越勇抓落实
“现在整个地块是这个情况,你拿去看看,还有什么问题吗?”3月27日下午,在204省道工程(江口段)征迁攻坚集中办公区,江口街道办事处主任陈智迪正与工作人员一起,向白石王村村“两委”干部详细解释村庄规划建设方案。他不时拿起笔在图纸上圈画,不大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密密麻麻的各类资料。
“陈主任,一位未签约的村民来了。”随着门外传来的声音,陈智迪起身接待,再次向这位村民解释政策。他说,这是他们第10次见面沟通了,204省道工程(江口段)涉及到白石车村红线内,还有三四户征迁户没有签订拆迁协议,这户便是其中一户。
时间分分秒秒过去,经过一个半小时耐心细致地解释,这位征迁户最终同意签订征迁协议,陈智迪也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立即转头告诉身边的白石车村党支部书记郑平:“等这户村民去家里把资料拿来后,我们把具体的拆迁补偿算出来,然后就可以签约了。”话音刚落,来不及片刻休息,陈智迪又迅速前往征地现场,查看现场情况,进行下一步工作。
看着陈智迪行色匆匆的背影,办公区工作人员小罗发自内心地感慨:“他眼里的所有工作都是‘倒计时’,他是个与时间赛跑的人。”
204省道(江口段),长4.7公里,涉及8个村,征地总数488.25亩。作为市重点工程,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城市主干线的交通压力,完善公路结构,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启动以来,江口街道集中攻坚,专门设立征迁攻坚集中办公区,抢抓进度。
在征迁攻坚集中办公区,时时刻刻奔走在一线的“江口铁军”不在少数,征迁工作顺利推进的背后,是“攻坚狮团”的默默付出。该街道副主任胡海滨前段时间由于连续工作,免疫力下降得了重感冒,在医院输液一个多星期。每次一输完液,就马上投入工作,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说,除了去医院输液,从没见过他休息;白石车村驻村干部杜昱承手肘上长出脂肪瘤,在做完手术的当天下午,就马不停蹄跑回村里,继续未完成的工作;郑平自村里启动征迁工作以来,几乎放弃了家里的卖酒生意,一心扑在工作上……
实干苦干,是“江口铁军”的底色。面对巨大的工作量,“江口铁军”上下联动,协同推进,本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姿态,以“狮团攻坚”态势,轰轰烈烈将这场战斗的号角吹出了意气奋发、斗志昂扬的激情与气势。
春风化雨润民心 铿锵铁军有柔情
与对待自己、对待工作的严苛要求不同,对待征迁户时,这支“江口铁军”却充满柔情与温情。在征收签约时,工作人员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征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为征迁户着想。“脾气要好、脸皮要厚、脚步要勤、脑子要活、方法要多”,成为了他们工作中的基本要求。
“都说现在群众工作难做,其实真正放下架子、深入群众,许多误解都能消除,许多难题都容易破解。”这是杜昱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3月26日傍晚,他匆匆吃过晚饭后来到征迁户陈某家,这是他第十次走访这户村民。“老陈,你在家吗?”杜昱承按照惯例叫唤了几声,见无人应答,他边拨打对方电话,边用力拍打着有些斑驳的大门。“电话又没人接,老陈一般天不亮就出门了。刚开始,村里干部到他家都碰不到人,既入不了门,打电话也不搭理。最近一段时间,我都在傍晚的时候过来,看能不能碰碰运气见到他,再说服他签约。”杜昱承笑着说,“几乎天天来,我都有点习惯了。”在傍晚时分来老陈家溜达一圈,再连续打几个电话,已经成了杜昱承每天的行程之一。要是碰巧见到老陈,他便苦口婆心、想方设法做思想工作。
“家里人口少,但想分到3间房,这不可能啊。我们只能在不违反政策的前提下,为他争取最大的利益。”说起老陈家的情况,杜昱承既心急又无奈。老陈未婚,家里还有一个老母亲,生活条件贫苦,对拆迁很有抵触情绪,每次工作人员趁老陈在家上门做工作,没来得及张口就被推出门外。“我们只有不断地做工作,就算用尽人脉关系,磨破嘴皮子,踏破脚底板也在所不惜。”跟杜昱承一样,村里的其他党员干部同样没少跑,最多的一天来回近二十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老陈慢慢解开症结,最终在27日晚按照政策标准顺利签约。
这是一场“民生之战”,不仅是服务于征迁项目,更是一种使命。和白石车村“两委”班子一样,江口街道的其他征迁工作人员同样任劳任怨,始终坚守在征迁一线冲锋陷阵,“5+2”“白+黑”早已成为常态。他们是一群夜以继日奋斗不息的人,用巨大的热情捂热了群众的心;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春风化雨润民心的柔情推动项目提速提质提效。
破难机制再创新 千方百计促征迁
在城市化进程中,必然要经过征迁之痛。面对众口难调的群众诉求,在时间和效益上,江口如何不再纠结,寻找最佳平衡点?如何快速有效地推进这项任务?
要让群众心服口服支持征迁,就需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公平公正才能赢得口碑。江口街道党工委书记牟贤杰表示,回归基层,倾听民意,依靠群众去做群众工作,依靠多数群众去做少数群众工作,才能将各种矛盾成功化解。
江口街道山头金村车某是一位残疾人,几十年来一直住在50平方米左右的老旧房子里。“这房子我说什么也不肯搬!”无论上门做工作的工作人员说尽多少好话,车某只有这斩钉截铁的一句话。牟贤杰说:“他一直不肯同意拆迁,甚至拒绝交流。那段时间我们就一直想办法联系他的亲朋好友,借助大家共同的力量,让他顺利签约。”面对这个棘手的户主,牟贤杰率先垂范,连续一个礼拜上门做思想工作,并发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以最大的诚意换取车某的信任。在各方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和推心置腹的交谈下,最终说服了车某签下征迁协议。
面对重点工程量多、时间紧的客观现实,江口街道除了探寻群众满意度这一最大公约数的“和谐征迁”新路径外,还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攻坚机制,从过去的工作中上下求索,建立了破难攻坚小组,下设各村攻坚组、规划协调组、宣传报道组等组别,每个工作组都有具体的职责和分工。
同时,将街道班子成员确定为各村攻坚主要负责人,抽调勇于攻坚克难、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机关干部与村两班子及党员,撸起袖子拼在一线,深入工程拔钉破难,并坚持把宣传动员工作作为先导,通过微信、告示、横幅、短信等各种形式,层层发动,宣传项目建设的意义、征迁政策等,千方百计调动群众,铺天盖地造强声势。
狮团攻坚、铁军开道,江口街道在城市转型上抓小抓细,善作善成,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和速度,助力黄岩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今日黄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