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大家之地 文化传承之耀
——访高桥街道三童岙里村文化礼堂“共产党真正好,岙里文化礼堂建设了,老人活动顶高兴,晚年过好幸福生活顶重要。”在高桥街道三童岙里村,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这是去年该村文化礼堂建成之后,村里老人对文化礼堂的赞美。
“这里以前是三间老房子,曾经租出去办纸箱厂,后来空置了七八年,村民们将垃圾都堆放在这里,又脏又乱。”三童岙里村村委会主任叶岩永说,现在建成文化礼堂,改善了原本脏乱的环境,又因设计得美观,村民们都喜欢来这里。
“三童子”的故事在此流传
三童岙里村位于三童山脚下,在古时,它和如今的三童岙口村、下坦村、凉棚村合称为三童岙。传说“三童子出没其间,皆化为石”,当地还流传着很多三位仙童为民众赐福消灾行好事的故事。因此,这里的山、岙、寺等均以三童为名,除三童岙外,还有三童溪、三童山、三童寺等。如今,三童山上尚存三块岩石,各高十多丈,屹立山巅,形如三个童子。
“小时候听奶奶说过一点‘三童子’的传说,但是具体也不大清楚。直到这次建文化礼堂时找人整理出来,写在文化长廊上,这才知道。”叶岩永是土生土长的三童岙里人,今年50岁,在他的记忆里,村民们靠山吃山。三童山形状独特,拥有美丽的传说故事,山上还种着枇杷、杨梅、橘子等水果,是村民们赖以生活的宝贵资源。
在村里,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高高屹立在山头的“三童子”,它一直陪伴着这里的村民,也一直守护着这里的村民。其实,它并不是遥不可及,叶岩永就曾经爬到它身上。“那一次,我们五六个人一起在‘三童子’身上徒手攀爬。岩石很陡峭,爬到一半实在爬不上去了才放弃。”叶岩永说,“那时才十二三岁,没有手机和电脑,我们都在山里玩;没有零食吃,我们就去山上找野果。家人都去干农活了,也不会管我们,就这样爬上去了,现在想想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怎么会一点都不觉得害怕?”
又有传说,曾有人看到三个青衣童子在三童寺门口讲道,后至此化为三座山峰,因此“三童子”又叫“三讲岩”。在“三童子”的身后,还有一处仰天洞,也有很多传说。可惜得是如今年轻人很少去山上,这座一直相伴村民长大的三童山慢慢地淡出大家的生活,更别提熟知那些传说故事了。
现在,三童山的故事就在文化礼堂里流传。不仅仅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载在文化长廊上,还因为村民们常常聚在这里,他们口口相传,让故事一直流传下去。
名人的足迹印在文化礼堂
“十里沙溪路,银河尚在天。虫声吟晓露,树色空秋烟。”这是清代王诗所作的《晓行三童山》,描写了三童山的景色。虽然位于山岙里,但是三童岙却吸引过很多名人,更有人在此隐居。
谢伋,字景思,官至太常寺少卿,为避秦桧迫害,他南迁黄岩居灵石,后迁至三童岙,自号“药寮居士”。后来,南宋著名诗人朱熹到黄岩拜访谢伋,留下《题谢少卿药园》:“谢公种药地,窈窕青山阿。青山固不群,花药亦婆娑……”并写下“天然”二字。
“当年谢伋隐居在三童岙,虽然不是如今的三童岙里村,而在下坦村,但是曾经吸引谢伋隐居和朱熹来访是整个三童岙的骄傲。”高桥街道党工委委员吴俏俏告诉记者,因此在建三童岙里村文化礼堂时,将三童岙的文化都整合在了一起。
“朱熹很有名,老少皆知,但是从来不知道这样的名人来过我们三童岙。也是这次建文化礼堂时,我们挖掘三童岙的历史,才知道有这样令人自豪的事情。”叶岩永说,以前,村民们只觉得自己村位于穷乡僻壤,如今把这些名人的足迹都“印”在文化礼堂里,让村民们感到名人就在身边,激发他们奋发图强。
朱熹、谢伋留下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足迹,还有他们信仰的理学。在文化礼堂里,记者看到楼梯边的墙上写着朱熹、谢伋等人的名字,还有对一些经典及理学内容的介绍。“心地为本、克己主静、锲而不舍等内容都隐含着一些道理,我们把这些写在这里,希望村民们来到文化礼堂可以感受到名人的气息,耳闻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吴俏俏说。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的还有文化礼堂墙上的一些文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崇学、向善、务实、守信”“静以修身、学以养德”“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这些内容为文化礼堂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影响着三童岙里村的村民。
男女老少乐在文化礼堂
“我们村过去叫三童岙寺路街,大概是嘉庆年间因位于三童岙的最里面,改名三童岙里村。”林仁荣今年70岁,是一位退休教师,对于三童岙的传说故事,他津津乐道。他告诉记者,相传两千多年前,这里三面环山,人口稀少,有一条短窄的小街,出入的基本上是三童寺的僧人,因而取名寺路街。
林仁荣是文化礼堂的常客,他说:“以前我们三童岙四个村连个娱乐场所都没有,文化礼堂让我们老有所去,老有所养。”
对此,很多村民都有同感。村干部张岩富也常常到文化礼堂里看书,“文化礼堂的一楼二楼共摆放着三千多本书籍,应有尽有,我常常来看关于共产党的书籍,我9岁的孙子比较喜欢看儿童读物。”张岩富说,以前,他的孙子一有空就在家玩手机或电脑,现在有了文化礼堂这样的好去处,电脑都不怎么玩了。
除了可以看书,文化礼堂还提供了乒乓球、篮球等运动器材。晚饭后,张岩富的儿子和儿媳都会带着他的孙子到文化礼堂,孩子在二楼看书,两口子就在一楼打乒乓球,直到晚上8时才回家。
“清明将至,祭祖扫墓、踏青游玩等活动增多,野外用火频繁,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在三童岙里村文化礼堂的墙上,记者还看到了张贴着的《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清明节期间全市森林防火工作的通告》。自从去年11月该文化礼堂建设完工,高桥街道在这里多次开展消防安全宣讲和展览等活动,还邀请乡村大使胡从德在文化礼堂的三童讲堂宣讲。
“下阶段,我们计划在文化礼堂里开展一些活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的同时,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通过文化礼堂这个平台,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给村民。”吴俏俏说。
来源:今日黄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