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 发表于 2018-4-4 10:17

学会“狗咬人”后正确的处置方式

    进入春季,随气温回升等环境变化,猫狗等犬类动物“脾气”会变暴躁爱咬人,加上人们衣着轻便,皮肤裸露部位增加。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每年春、夏都是犬伤高发季节,注意防范。
    去年,全市近9万人被犬类咬伤或抓伤
    市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70多家犬伤门诊,共报告88659人次狂犬病暴露。全市狂犬病发病1例,死亡1例。
    从暴露人群绝对数来看,温岭市暴露人数最多,其次是临海市、天台县、椒江区。
    从暴露动物来看,以暴露于家养动物为主,其中76041人次暴露于犬,占总暴露人数的85.77%,其次为猫,占6.42%。
    从暴露等级来看,Ⅰ、Ⅱ、Ⅲ级暴露分别占2.75%、53.65%、43.60%,以Ⅱ、Ⅲ暴露为主。
    从免疫接种情况来看,未接种疫苗者0.49%,大部分暴露者“单用疫苗”,占88.62%。按犬伤处置要求,Ⅲ级暴露都应当接种狂犬病疫苗及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但Ⅲ级暴露人群中,仅有23.63%的暴露者选择联合应用。
    目前,气温上升,动物进入发情期,“脾气”变得相对大一点,各地“狗咬人”事件不断攀升。据统计,2018年1月-2月,全市有11500多人前去各犬伤门诊接种了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达100%。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的胡雅飞提醒,人们一旦被咬伤,要尽早、正确处理伤口,并及时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处理。
    被犬咬伤后,该怎么处理
    第一步:伤口冲洗
    应及时进行彻底冲洗,越早越好。可用20%的肥皂水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
    第二步:消毒处理
    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者75%酒精涂擦伤口。如伤口碎烂组织多,应首先予以清除。如伤口情况允许,应避免缝合。
    第三步:注射狂犬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
    这是现阶段唯一能够有效预防狂犬病的措施。被咬伤后务必尽快到当地医疗机构规范注射狂犬疫苗,根据伤情和既往接种史,决定是否接种被动免疫制剂(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关于狂犬病的几个常见问题
    1.狂犬病毒入侵神经?
    病毒在被咬伤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由神经细胞传入外周神经系统,不进血液循环,在血液中检测不到狂犬病病毒。
    2.狂犬病病毒对碱性溶液敏感?
    狂犬病病毒在超过pH8易被灭活。狂犬病病毒对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乙醇、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碘制剂以及季铵类化合物(如苯扎溴铵) 等敏感。因此被犬咬伤后需用肥皂水冲洗,伤口用苯扎溴铵类药物涂抹。
    3.狂犬病的潜伏期?
    一般为1-3个月,少数短至两周以内或长至一年以上。
    4.能传播狂犬病的动物?
    主要由犬伤所致,约占90%左右;其次为猫,占5%左右,还有其他如松鼠、猪、蝙蝠等温血动物,仅占5%。啮齿类(如仓鼠)和兔形目(如家兔和野兔)极少感染狂犬病。
    5.孕妇能否接种狂犬疫苗?
    妊娠妇女几乎均能对狂犬病疫苗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且对胎儿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如何自行分辨犬伤暴露等级
    按照《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提到的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接触或喂养动物;完好的皮肤被舔;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预防处置:确认接触方式可靠,不需要特殊处理。
    I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皮肤有无破损难以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则表明皮肤存在破损(此法仅适于致伤当时测试使用)。
    预防处置: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
    II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舐;黏膜被动物唾液污染;暴露于蝙蝠,当人与蝙蝠之间发生接触时,应考虑进行暴露后预防,除非暴露者排除咬伤、抓伤或黏膜的暴露。
    预防处置: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狂犬病疫苗。

来源:台州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会“狗咬人”后正确的处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