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 发表于 2018-4-29 09:26

天台深山隐藏“太监府”


飞来石

太监洞

头髻岩

村中石屋

    阳春三月,梁兄约我同游天台太监府村。
    太监府,是天台县石梁镇石梁村的一个自然村,于我而言早有所闻但未踏足:一是感觉此地较远,在石梁飞瀑景区往新昌方向去的地方;二是神秘,中国不乏将军府、状元府、省府、知府,怎么还有太监府?而且按理即使有太监府也应该在皇城呀,怎么会在天台,会在深山冷坳中?
    带着好奇,我们自天台城里出发,车过石梁镇方广村,往慈圣村方向四公里,右边有一山洞通往铜壶滴漏景区,左边有指示牌写着“乡村驿站,太监府”。
    一条新整的水泥公路时隐时现,通向无知莫测的丛山之中。
    行2公里,峡谷渐阔,田野呈现,翠竹密植,房舍掩映,太监府村到了!
    村口太监洞的来历
    石梁村书记洪昌永热情地带我们到各处转转。
    我们先去太监洞参观,路上我问起太监府地名的来历。昌永说:“太监府因明朝天启年间有一个太监隐居在这个洞中,所以称太监洞。以前的太监洞,里面可容纳十来人,洞的前面还有一天然特大棋坪石,上面可睡七八人。可惜的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有村民取石建房打石头墙,破坏了太监洞和棋坪石。现在太监府共有30户人家,都姓洪,清朝中期从天台玉湖洪村搬迁到这里。老祖宗来这里时,当时没有任何房屋,现在洪姓人在这里已经繁衍十世。”
    据介绍,村里即将在太监洞外面造一个仿古八角亭,已邀请娄公留下楹联墨宝,这幅楹联是:隐居才觉钱无用,听漏方知时不多。真是好联,写的富有禅意、深意!
    一种较为流行的看法是:隐居在太监洞的太监,就是明朝提督九门的太监徐贵,来天台督造五百罗汉铜亭,铜亭完工后没有回京城,怕回去受到魏忠贤追杀,因此借故隐居下来,住在洞中。感谢日本友人,于民国初期拍了一张照片,让我们看到了以前的铜亭位置,当时就置于石梁桥对面,和尚还每天走过石梁桥上香。现在的铜亭保管在中方广寺里面,我曾见过好几次,它高约1.3米,宽0.6米,中铸五百罗汉像,栏楹间有字∶“皇明天启元年辛酉(1621年)中秋吉旦,钦差提督九门太监徐贵等喜助成金殿,永远供养天台胜境石梁桥首。”从这段文字来看,徐贵不但督造了铜亭,而且自己还出钱“喜助”,看来对铜亭是有功的。
    太监洞中有一只神仙右脚印,栩栩如生。此洞在古时可能为神仙洞,被太监徐贵所知,故择洞隐居也未可知。
    头髻岩
    得知村里最美的胜境当为头髻岩,我们请昌永带我们前往揽胜。
    村舍大多为红瓦石头墙,依山而建,多为独门独院,而且非常干净,哪怕无人住的房屋也很整洁,这让我很是惊奇。我说,把这些无人住的房屋,由村里统一租下来,搞民宿倒不错,昌永说村里也有这个考虑。
    远望头髻岩,只见山峦突兀,白色的岩石露于翠绿的松竹丛中。
    沿万年坑岭而上,一山坡上有四五株百年苦槠树,我建议此处可造一凉亭,适宜喝茶纳凉,昌永说对对,已列入规划了。嘿,看来我们许多理念是相通的、投缘的。我问他有无聘请什么乡村园林设计师,帮助出出主意,他说现在有的专家一不懂保护,二是本土文化融合不进,所以干脆自己边思考边设计。
    途中一株百年柿树,我们相约明年柿子成熟时前来品尝一下百年柿子是什么味道。一株映山红迫不及待地绽放开,激活了山中生机。
    头髻岩,整座山为花岗岩地貌,多奇岩怪石幽洞。这个洞不大,有上下两层,一株枥树从上洞生长,斜伸而出。 “吴国洞”(村民念的谐音),洞中有树,洞中有洞,绝对值得一看。洞中还有巨型石床,当地村民称为仙女床!我信口而出:
    巨石巍峨兮,壁立千仞楼。海枯石也裂,双姝思刘阮。桃源别过后,泪滴枕石流。我来一声箫,权作箫遥游。
    队伍在行进,听说快到山顶,大家精神抖擞,加快步伐。
    梁兄和昌永途中交流,梁兄说天台山也自昆仑山发脉,南龙向东延伸而成天台山,入海则为普陀山。

来源:台州晚报

横桥悠悠 发表于 2018-4-29 11:58

{:1_20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台深山隐藏“太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