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枫桥经验”黄岩样板
我区调解案件司法确认连续三年居全市首位“这是要经区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才能谈护理费赔偿问题的......”5月3日上午,在院桥镇繁荣村调解委员会调解室里,调解员孙伟正耐心地向村里72岁的老沈解释相关法律。
老沈在来之前做了不少“功课”:误工费、护理费、精神补偿费……各种从网上查询的赔偿标准都被他一一记录在小纸条上,方便向孙伟咨询。“为什么没有误工费?出院后的护理费对方该不该掏呢?”对于老沈抛出来的问题,孙伟一一向他作出了详细解释。
记者了解到,老沈今年3月在外出劳作时被同村村民的三轮车意外撞伤,先后两次入院治疗。因对方是同村人,想多要点补偿的老沈有点张不开口。当天上午,老沈和三轮车车主特意来到调解委员会,围桌而坐接受调解。最终,在孙伟专业又耐心的调解下,双方满意地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
孙伟告诉记者:“群众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我们的工作也要依法依规,情理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调解效果。”记者注意到,在他不大的办公桌上,人口调查表、法律援助申请表、人身损害赔偿处理等所需材料排列整齐,孙伟说,这些都是他们根据工作实际设计的,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又能避免疏漏。
近年来,区司法局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积极发挥人民调解的独特优势,以基层为突破口,形成一个以人民调解协调小组为龙头,乡镇(街道)调委会、司法所为骨干,村(居)、社区调委会为基础的三级调解网络体系,不断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目前,我区共有人民调解员2778名,各类调解委员会755个,实现了村(居)、社区全覆盖。
去年6月,我区成立了医疗、道路交通、环保、消费等8个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大力拓展跨区域的村际、乡际接边联片毗邻地区以及新区、工业园区的调委会建设。同时,我区还注重加强调解人才队伍梯队建设,鼓励、支持青年调解员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并为每名青年人民调解员配备一名具有十年以上调解经验的资深调解员,充分发挥老调解员的“传帮带”作用。在调解工作中,落实“定人包案”制度,深度把握调解过程中的法律适用、协议制作规范化问题,确保调解工作依法有序推进,从而不断提升矛盾纠纷调处的整体效能,全力打造“自治+法治+德治”的“枫桥经验”黄岩样板。2015、2016、2017年我区调解案件司法确认分别为227件、435件、448件,占全部调解案件的7%、11%、12%,连续三年居全市首位。
来源:今日黄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