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 发表于 2018-5-19 09:58

“药驾”危害不亚于酒驾 @台州人 吃了这些药别急着开车



    眼下,“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关于“药驾”的潜在危害,很多人还缺乏清晰的认识。有资料显示,服药后驾车事故占全部交通事故的10%左右。这说明,药驾的危害并不亚于酒驾。专家提醒,市民要像重视酒驾那样重视“药驾”。服用药物前仔细看说明书,如果其中有“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本品含乙醇(酒精)”等提示,服药后不要开车。
    药驾危害不亚于酒驾
    恩泽医院药剂科主任陈方亮介绍,药驾是指驾驶人员服用了某些药物后驾车出行。“这里的药是指一些会导致嗜睡的药物、致眩晕或幻觉的药物以及导致视物模糊的药物。”
    据了解,目前用于治疗疾病的中西药中,有些药物含有酒精,服用后开车无异于酒驾;有些药物会抑制中枢神经,服用后出现嗜睡、眩晕等情况,此时因为身体不适,注意力不集中,开车时容易出意外。
    他表示,吃了这些药后,短时间内开车危险程度不亚于酒驾,而且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对药驾的知识普及率不高,绝大多数司机都没有意识到药驾的危害。
    六类药物服用后影响开车
    陈方亮说,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中,服用后会影响开车安全的主要有六类:
    一是含酒精的药物。
    如藿香正气水,经测试口服10毫升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10分钟后实测酒精含量均在酒驾标准(20毫克/100毫升)以上,而喝完立刻吹气测量可导致醉驾(80毫克/100毫升)。另外,还有多种药物和藿香正气水一样含酒精,如鸿茅药酒、复方五味酊、养阴清肺糖浆、人参蜂王浆等。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注射液也含有酒精成分,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多西他赛注射液。
    “口服的药,服用前病人可能会看一下说明书,但在医院使用的注射液,病人一般不会看说明书,对医生的提醒可能也没放在心上。”他建议,病人接受输液或肌肉注射前,最好问一下医生或护士,是否影响开车。
    二是可抑制中枢神经的药物。
    其中又包括抗组胺药和镇静催眠药。抗组胺药,如扑尔敏、异丙嗪等,服用后可出现嗜睡、眩晕等。镇静催眠药,如安定、舒乐安定。
    “抗感冒药多采用复方制剂,如泰诺感冒片、感冒清等都含有扑尔敏。”陈方亮说,很多人觉得感冒是小病,总认为自己强健的身体能抵挡得住,最多是到药店里买些感冒药吃,吃完后也不休息,该干嘛干嘛。这种情况下开车,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别人不负责。
    三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
    此类药物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服用这些药,大多会有明显嗜睡、眩晕、头昏、乏力等副作用。如丙咪嗪,可造成视力模糊、眩晕和震颤,影响患者的注意力和判断力,所以服用该药的患者不得开车或操作危险的机器。
    四是降压药。
    如硝苯地平、可乐定、哌唑嗪等。“有些降压药本身可引起头痛、眩晕、心悸和低血压反应。有些则是因为病人用药不当,突发低血压,影响机体的正常反应。这种情况下开车也是极度危险的。”陈方亮说。
    五是降糖药。
    如磺酰脲类和胰岛素,可导致低血糖反应,引起头晕、心悸、多汗、虚脱等,甚至短时间丧失意识反应。
    六是抗微生物药物。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引起头痛、耳鸣、视物不清等反应。金刚烷胺服药后有幻觉、眩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服药后皆不宜开车。
    服药前要看清说明书
    陈方亮表示,虽然上述药物服用后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但是在正确用药的前提下,不会影响病人健康。
    他提醒,病人服药前要看清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如果里面明确标识“驾驶员和机器操作人员慎用”,或“本品含乙醇(酒精)”,要严格按照提示操作。服药后24小时内最好别开车,尽量避免血药浓度峰值的时间内开车。如确有要事无法休息,买药前要和医生或药店药师说明,挑选适合的药物。

来源:台州晚报

mysky0008 发表于 2018-5-19 10:12

{:1_161:}{:1_161:}{:1_161:}

冬瓜50 发表于 2018-5-29 09:07

{:1_12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药驾”危害不亚于酒驾 @台州人 吃了这些药别急着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