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特色家风 树清廉正气
——看我区如何将家风建设与廉政建设有机融合天下之本在家。进入新时代,弘扬家庭美德,既是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又是引领社会新风尚的责任担当。近年来,区纪委监委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将家风建设与基层廉政文化建设进行有机结合,以多种手段传承好家风,汇聚正能量。
根植本土,挖掘好家风
“勤耕苦作、人要好心,尽孝敬祖、做事要实。”不久前,高桥街道螺屿村党员陈永建在家门口晒出了家风家训,引得无数村民围观。在与陈永建交谈后,记者能够勾勒出他们一家是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他家小孩从小就特别懂事,会帮老人敲背、盛饭。”陈永建的邻居说。而现年46岁的陈永建至今还保持着给父母洗脚的习惯。优良的家风家训让陈永建一家成为周边村民赞口不绝的“五好家庭”。
村里,像陈永建一样晒出家风家训的党员干部还有不少。最近,高桥街道纪工委开展了“写家风晒家训”活动,要求每位党员干部将向上向善的家风家训,总结提炼出来晒在家门口,交由群众监督。“良好的家风对于社会而言,它是一种道德力量。”街道党工委书记杨云德说,党员以身作则,通过“学家训、立家规、正家风”,把“孝”、“廉”文化贯穿落实到工作、生活中,从而带动周边非党员群众一起立家训、树家风。据悉,这项起自党员教育的活动,不仅受到全街道党员干部的欢迎,还吸引了不少非党员家庭自发参与。
树立典型,弘扬红色家风
2017年,一部题为《红色记忆》的微电影曾在微信等媒体上广为流传。影片以上垟乡建国前老党员张彩香的日记为主线,其孙子郑枫带领观众共同追忆那段烽火连天的红色峥嵘岁月。就像影片里介绍的一样,现实中,因为受老人们革命精神的感染,郑枫的大伯、父亲、堂哥及其本人都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可以说,在张彩香家,共产党员的革命精神得以代代相传。影片不仅向观众展示了一位位坚强勇敢、甘于奉献的革命女性,更向观众传递着革命之家、党员之家“坚持、热爱”的家训家风。影片一经推出,观看点击数便超10万次。去年2月14日,该片还在中共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浙江省监察委员会网站“清廉浙江·微视频”展播。
而这仅仅是上垟乡“红色群落”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乡广泛开展“留存红色记忆”活动,培树红色家风家训典型,把红色基因与弘扬传统、传承家风进行结合,用先辈们的革命故事感动人、感染人。通过不断走访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老交通员、老游击队员等群体,专门修建了“建国前老党员展览室”,记录留存革命故事,还原战争年代基层党员的英雄群像,通过传播“红色故事”激发出更多的“红色细胞”。
创新形式,构筑清廉防火墙
从党员干部自觉翻晒到各地纪委(纪工委)主动收集,在家风建设过程中,区纪委监委化被动为主动树立起一个个好榜样、新风尚。不仅如此,区纪委监委还在各乡镇街道广泛铺开“廉政家风”督察行动,让廉政家风吹到每一位党员干部家庭深处,落实到干部每天的实地行动中。
“如果他占用村集体资金,作为妻子你该怎么办?”“你知道他平时工作在忙些什么?”最近,江口街道纪工委向全街道62位村主职干部及家属发放了廉政倡议信,倡导干部家属当好“贤内助”和“廉内助”,筑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
“以前总觉得村书记又不是什么大领导,哪需要这么多规章制度,但是我现在知道了,这村干部要是腐败直接损害的是全村的利益,危害同样很大。”江口街道道头村党支部书记邱仁喜家属深有感触地说,未来她将全力协助街道,吹好“廉政枕边风”,当好干部的廉政“贤内助”。“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堡垒都是最先从内部攻破的,通过倡议信的形式希望广大村‘两委’干部能够有所警示,共筑廉洁家风。”江口街道纪工委书记陈晓说。
清廉家风建设得到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响应,在黄城遍地开花,不少地方已结出累累硕果。区纪委监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通过近年来家风家训文化建设,党员干部从优秀传统文化、各类主题活动中汲取清廉思想,用良好家风带动乡风、民风的转变。
来源:今日黄岩 {:1_321:} 放屁最好 {:1_32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