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 发表于 2018-6-26 09:44

天然泳池,罩上了张“防护网”



    在前期搜罗我市野外游泳去处时,许多仙居小伙伴向记者推荐仙居白塔镇圳口村,这片水域是当地人心目中绝佳的天然泳池。然而在溪流温柔的另一面,此处也是我市30个溺水事故隐患点之一。这段美丽的溪流潜藏着怎样的危险,如今又有了怎样的改变?昨日,记者赶到仙居白塔镇一探究竟。
    浅处可蹚水的溪流,最深处有六七米
    昨天上午,天晴无雨,采访车停在圳口大桥边,记者看到桥下一片白茫茫的石滩,桥上几家卖泳衣泳圈的小卖部已经开张营业——虽然还未到暑假,已陆续有市民赶来嬉水游泳。
    白塔镇农办工作人员陈金军是当地人,对这片环境非常熟悉。他告诉记者,圳口大桥下的溪流准确称呼应是“十三堵坑圳口段”,因有圳口大桥下拦水堰的阻隔,上游溪水平稳,形成几个水潭,也就成了市民们游泳嬉水的地方。
    一眼望去,群山下碧水如玉,溪石间群鱼游弋。试想在炎炎夏日,即便不会游泳,也忍不住到水里感受清凉的冲动。
    石滩边溪水大部分深不到腿肚子,清可见底。只有靠近山脚的区域,看起来蓝汪汪的,不知水深几许。陈金军很快给记者作了科普,靠近山脚下由于岩壁阻挡,溪水冲刷下形成漩涡,将水底越“刮”越深,最深处有六七米,暴雨来临时能冲到十多米深,绝不像水边那种能蹚水的石滩那么平静。
    因为溪流属于自然河段,无法像水库那样简单禁绝市民游泳,因此在开放的情况下做好防溺水工作,真的要面面俱到。
    从提醒到救援,相关部门层层“设卡”防溺水
    走下溪滩,耳畔就传来“水情复杂、注意安全、珍惜生命、预防溺水”的广播提示,和水边竖立的警示牌内容一致。陈金军解释道,去年镇政府在这里安装了红外线感应装置,人员进入即触发警报,由太阳能供电的广播能24小时警示播报,让游客有个心理准备。
    溪滩边竖着大型救生设备箱,记者打开其中一个看到,里头料还挺足,救生衣、救生圈、绳索全都齐备。箱体上方还有宣传栏,展示防溺水注意事项和急救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而最有用的救生设备当属放在救生箱外的救生杆,长约四五米,顶端装有一个直径半米多的圆环,即便溺水者已无力挣扎,也可由旁人将其套住,拖回浅水区域。
    此外,溪滩边的三处监控探头,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相关部门对防溺水工作的管理力度。三处探头分别在溪滩入口处、溪滩边和山上的信号铁塔上,镇政府和派出所等部门都能接收到视频。陈金军介绍,暑期来临,管理人员将通过监控实时观察,特别是人流量大时,对深水区域加倍留意。
    近两年来,圳口溺水事故明显减少
    鉴于往年的经验教训,溺水事故大多发生在靠近山脚的溪流深水区,镇政府在深水区四周围起一张网,用浮球固定,防止游客靠近危险区域。溪滩对岸的山脚岩壁,也贴着水面安装了一道绳索——如果有人游泳到对岸,体力不支或者出现抽筋等意外,还能在岩壁上抓住绳索等待救援。
    除去游客本身原因发生的意外,平静的溪水“变脸”也在片刻之间。陈金军告诉记者,由于集雨面积大,上游温州永嘉如果下暴雨,即便圳口这儿还是晴天,上游洪水也会急泻而下,威胁到下游安全。
    在溪滩边开小卖部的应女士告诉记者,到暑假时,溪滩边车子都停不下,最多时一天能有好几千的人流量。应女士和丈夫余小中在这儿开店八九年,余小中已经救援过无数溺水者,被当地人称为仙居的“平安水鬼”。
    记者在网上搜索“溺水”、“圳口”等关键词,最近的新闻发生在去年7月份,一对磐安父子来这里游泳溺水,被余小中成功救下。而在2015年以前,搜索结果中的溺水事故要密集一些。
    陈金军介绍,自从2016年我市防溺水工作开展以来,每年政府各部门的防溺水工作都在加强,设施也在不断完善。近两年来,十三堵坑圳口段未发生人员溺亡事故。

来源:台州晚报

横桥悠悠 发表于 2018-6-26 19:12

{:1_204:}

mysky0008 发表于 2018-6-27 08:49

{:1_161:}{:1_161:}{:1_161:}

黄岩老扁 发表于 2018-6-27 10:39

拒绝溺水,珍爱生命,远离野外游泳

hymudiao 发表于 2018-6-27 13:38

游泳还是去泳池比较靠谱,安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然泳池,罩上了张“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