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溢黄城 文化润民心
我区着力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文化体现了城市的品格,凝聚着城市的精神。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及文化惠民工程,坚持以文化惠民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推动形成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区图书馆新馆于今年6月开工建设;区文化馆新馆项目启动前期工作,预计年底动工;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已建成东城、澄江、江口、北城等地共6个和合书吧……
在软硬件不断提升完善的进程中,书香溢黄城,文化润民心正是千年橘乡当下最真实的写照。
不久前,一场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艺汇演在西城街道后洋村热热闹闹地拉开了序幕。当舞台上响起悠扬的乐曲,戏曲演员站定开腔,瞬间就吸引了台下村民的注意,赢得不少村民拍手叫好。“我年纪大了,就爱看个歌舞、戏曲表演,图个热闹。以前是在电视上看,如今有了文化礼堂,就经常能看到真人表演,真好啊。”64岁的村民陈丽芬看完演出散场时,又约上同伴下次再来。
依托文化礼堂强大的人气“磁场”,我区努力让文化惠民活动真正融入老百姓生活。在新前街道下曹村文化礼堂,每天都能聚集近30位村民。“以前打麻将比较多,但是现在看书读报越来越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文化礼堂慢慢成了村民们‘文化殿堂’。”该村村委会委员陈伟喜上眉梢,“我们村的文化礼堂很受欢迎,现在村民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素质也一天天提高。”
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172家农村文化礼堂,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市前列。今年计划新建56家,将于10月底前全部完成,目前已建成21家,进度快于往年。
除了文化礼堂,普及综合文化站也是我区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之一。7月25日中午,家住东浦社区的陈铭铭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东城综合文化站,借阅了一本少儿书专心致志地翻阅起来。“这里书多,比在家里一个人看要有意思多了。”从陈铭铭的话语中,记者感受到了孩子内心的快乐。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区19个乡镇街道均建成了综合文化站,合计使用面积从21000多平方米增加到31836平方米,极大满足了广大群众对业余文化活动场所的硬件需求。“下阶段我们将继续提升综合文化站的服务效能,切实将综合文化站打造成群众的精神家园。”区文广新局副局长罗利珍说。
均等化、标准化、社会化、现代化、效能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硬件供给,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社会群体对文化的多样化需求,我区正在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新境界。不仅是文化礼堂、综合文化站,黄城的文化气息还充盈在区图书馆、和合书吧、黄岩书城、各乡镇街道的农家书屋等各个地方。目前,全区19个乡镇街道均建成文化分馆,北洋镇联群村、宁溪镇桥亭居建成村民艺术学校;村级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另外,借助“文化四下乡”“百姓大舞台”“广场文化艺术节”等文化品牌,常态化的“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等特色民间文化活动也为我区文化软件提升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不知不觉中,文化的种子已经渐渐散播在橘乡大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道道暖心的文化大餐。
文化传承历史,牵系未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发展我区文化事业更是意义重大。罗利珍说:“文化的繁荣是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可以说是一项民生工程。我们正努力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新进展,从而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乡风文明的提升,打造黄岩文化名片,从而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
来源:今日黄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