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 发表于 2018-8-19 09:46

南京专家小山村里授“秘籍”

——上垟乡发展中药材产业见闻


图为谈献和教授(左一)在种植现场进行指导。

左手扶苗,右手扬起锄头,刨土培土,再次覆土。不到1分钟,一株白芨苗就立在田垄上。8月15日10时许,黄岩区上垟乡下方村田头,随着民工陈春花手中锄头起落,一点点希望播撒在泥土中。

“每个植株保留一片叶子就好,老根可以剪掉一半,这样能提高成活率。”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谈献和走过来,火辣辣的太阳下,他顾不上擦掉脸上汗珠,就察看起田间的白芨苗。旁边的种植基地负责人马上接话:“谈教授,我们照您的话去做。”

下方村中药材基地,今年种植总量达230亩,由台州泓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包,种植药材以白芨为主。公司总经理解良森听了谈献和的建议,接着又问了一句:“您看,这苗质量可以吧?”谈献和答:“不错的。”

“我们是今年6月与村里签订协议的,村里土地流转之后,我们来搞种植。没有区里的大力支持,没有谈教授的指导,我们还不敢搞。”从事物流行业的解良森,投资做中药材种植,全靠黄岩区和上垟乡政府“壮胆”。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黄岩区出台《中药材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持。按《意见》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2万亩以上。

上垟就是该区中药材发展的重要基地。目前,全乡共有中药材种植基地6个,种植面积达800亩。效益最好的覆盆子基地,每亩收益万元以上。谈献和说:“上垟乡地形地貌、水质条件、降雨量、温度等自然因素,适合中药材产业发展。”

为解决技术难题,黄岩区政府专门聘请谈献和教授来指导。具体地块土壤状况怎样,适合种哪种中药材,某种中药材种植需要怎样的技术,谈献和都会给出建议。区政府还与康恩贝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解决中药材的销售问题。

地处黄岩长潭库区上游,上垟乡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在库区生态保护力度加大、“五水共治”工作要求高的情况下,只能发展绿色产业。中药材产业发展,契合该乡绿色发展方向。为此,该乡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今年流转耕地5000亩,另有集体林地1.2万亩随时可供流转。乡党委书记杨益民说:“适合种植中药材的土地,只要种植大户看上,我们就保证流转到位。”

目前,上垟乡中药材产业发展,形成“农户+基地+药企”的合作模式。近段时间,天台、上虞等地种植大户,纷纷上门洽谈合作事宜。杨益民说:“小山村里种出金疙瘩,绿水青山产出好效益,这是我们最大的期盼。”

来源:台州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专家小山村里授“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