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面貌大改善 生活品质新提升
我区“城村双改”工作在全省87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三,全市排名第一2月12日,记者从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了解到,2018年,我区“城村双改”工作势如破竹,在全省87个县市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考核中,位列第3名,全市位列第1名。
振奋人心的成绩是我区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的成果。回顾过去一年,我区“城村双改”工作围绕“三环联动、四轴联建、百村联改”的总体谋局,以“一江三河”为主轴,按照“东融、南扩、西进、北优”的发展思路总体推进78个项目,涉及25627户。其中拆除36个项目、8306户、307万平方米,完成率100%;签约19个项目、4422户,完成率100%;其余启动项目均开始前期工作。
今年,我区将深化“三环联动、四轴联建、百村联改”总体谋局,整体推进空间优化、功能重构、形象再造、品质提升。
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是我区“城村双改”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工程建成后,对于促进市区相向发展、协同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沿路、沿河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我区加快推进该工程,力求“城村双改”工作再创新高。
2月11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记者在东城街道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看到,十余名身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边指着墙上的作战图纸边热烈地讨论着,今后将如何更有速度、更有效率地推进该工程。“小东门区块是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黄岩城区段)重要的一个区块,目前按照占地面积计算,已完成了三分之一。我们要
加把劲,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将其拆除完毕,为安置房顺利建设做好保障。”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黄岩城区段)拆迁组组长黄红兵指着墙上的作战图纸告诉记者。
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黄岩城区段)整治范围南起二环南路,东至二环东路,全长3.62公里,涉及河道拓宽、沿河截污、市政桥梁、景观绿化等四大整治内容。整个工程涉及拆迁户777户,征收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其中合法建筑17.77万平方米。
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作为民生项目,备受市民期待。作为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其中一段,城区段范围广、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东城街道自2017年6月初正式启动征迁工作,精心谋划,抽调相关部门强将,组建了东城街道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该指挥部实行分组包干推动法,指挥部人员被分成农民组、居民组、非住宅组等三大组,每组由街道班子成员兼任组长,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明确时间节点,强势推进该工程。
“去年,我们已经完成了老车站以北、县前街延伸段等区块的拆除,今年,我们将重点对小东门区块进行拆除。截至2018年年底,拆除率达到40%。”黄红兵说。
城市建设一直是群众呼声最高、意见最集中、要求最迫切的。群众的期盼就是工作取向。近年来,我区一直把城市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经过几年的大拆大整,天长南路两侧、天长北路东侧、东路、雅林等4个重点区块成功出让。近日,天长北路青年东路地块项目和天长南路旧城改建(AB区块)项目同时举行了奠基仪式,这也标志着天长路旧城改建项目正式进入建设阶段,为我区“城村双改”开启了新篇章。据了解,两个项目预计于2021年完工,它们的建成将进一步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极大提升城市形象。
不论是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黄岩城区段),还是前不久进入建设阶段的天长路旧城改建项目,均体现我区“城村双改”工作的推进力度,也指向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主任郑晖表示,今年是“城村双改”的关键之年,我区将进一步加大城中村改造“清零”力度,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全面打赢“百村联改”这场攻坚战,打造黄岩都市新形象。重点实施外东浦、小商品市场、罗家汇二期等45个区块、222万平方米的旧城改造。实施天长路、马鞍山一期、岙岸等16个8746套棚改项目。加快孔庙区块、五洞桥区块、江北公园东延等项目建设,实现城市品质新提升,助力提升湾区中心城市的首位度。
来源:今日黄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