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千里眼”让安全隐患尽收眼底
“近千万像素,数十倍变焦,方圆5公里内活动清晰可见。”这几天,在头陀镇百丈村的一处高山信号塔上,一只会360度旋转的“黑色球体”不停对周围进行扫描,区应急管理局应急事务中心工作人员王涛正在现场对其进行调试。它是我区为补齐西部山区森林防火、自然灾害预防短板专门安装的一个高清摄像头,和它一起同时安装投用的还有另外51个,分别分布在中西部各个乡镇街道的自然灾害高发地区,可为乡村两级护林员提供实时、高清、精准的动态画面,有效缩短区、乡、村三级对森林消防、自然灾害等事件的应急处置时间,提高安全风险排查的效率。
“有了这个视频监控设备,我们平时除了人工巡查之外,在办公室也能查看到哪个地方有火灾隐患产生。”头陀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黄凯说,刚从辖区村庄巡查回来的他正通过办公室电脑登录视频监控平台,查看村庄里的各个动态。
每年三月至六月份是春季森林防火期,作为乡镇街道一级的护林员,黄凯要和村一级的护林员一起,负责两到三个村庄的森林防火巡查工作,一趟下来,起码要花上半天到一天的时间,遇到突发情况,他在进行现场处置的同时,还要将详细情况向区应急管理汇报。“我负责的几个村庄山多地广,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我很难做到第一时间精准定位。”黄凯说出了内心的难处。
靠两腿巡查,凭肉眼定位,这是乡、村两级护林员的工作常态,加上西部山区地形复杂,人员分布较散,要想第一时间掌握突发情况,及时做出精准的判断和处置,这对于乡、村两级护林员来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有时候火灾发生了,我们能很快找到位置,但现场烧成什么样子,范围大不大,我们也无法精准清楚地判断,所以这个是我们最担心的事情。”头陀镇山屯村村级护林员牟金友说。
为此,今年年初,区应急管理局组织人员多次现场踏勘了解各地情况,计划在地形较高、覆盖面广的地点,装上一批可全天候监控的高清摄像头,以此帮助护林员提高风险预警和辨别的效率,但架基座、铺管线、装设备产生的高昂费用,让这个计划面临难题。“如果自己新架设摄像头,基座、供电、传输一套设备要花几倍的经费,而且施工难度大时间久,不太现实。”区应急管理局应急事务中心工作人员王涛算了一笔账。
经过多次踏勘观察,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发现在一些高山等有利地形上,都有铁塔公司和运营商的信号塔,不仅有完整的供电、传输设备,覆盖面、安装也都符合要求,如果能借通讯塔架设摄像头,可以很快实现目标。“通过合作的形式,一方面减少了投入,另一方面也缩短了建设工期。”王涛说。
通过协商,52个高清摄像头顺利安装到各地的信号塔,其中47个摄像头为800万像素45倍变焦、4个为200万像素63倍变焦、一个是激光云台62倍变焦。通过信号连接,乡、村两级护林员只要在电脑终端平台,用鼠标进行操作,可将3到5公里范围内的活动、地形地貌轻松抓取到眼前,小到几平米,大到方圆几公里,这大大提高了发现安全风险的效率。“我们这次投入了600多万元,增设了52个高清的摄像头,主要就是对我们西部山区这边的一些盲区,它的功能主要是能识别森林火灾隐患和一些自然灾害的定位,为前期预防、后期救援处置提供精准可靠的第一手信息。”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蔡林桥介绍道。
近年来,区应急管理局通过打造高空瞭望系统,实现了及时查看重点点位消防安全隐患、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此次安装的52个高清摄像头,可进一步完善西部山区的风险管控触角,提高一线巡查员的应急处置效率,打通区、乡两级应急处置渠道,形成三级联动的应急处置模式,这也是我区今年借助数字化手段,全力推动应急管理实现闭环管控的成功试水。据悉,目前全区已有上百个高清摄像头。眼下,区应急管理局正积极对接第三放研发机构,努力开发一套自动识别跟踪预警的软件,使风险管控更加的智能高效,补齐护林员常规巡查中的死角和盲区,进一步提升识别风险防控的效率,实现源头风险管控,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来源:今日黄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