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 发表于 2021-10-20 10:47

俞玉林,够牛的



▶有时工地人手紧张,俞玉林(左)会充当小工,跟工人一起干活。

俞玉林

1965年出生。1980年,15岁的俞玉林带着3分钱离家,徒步93天,从黄岩到山西大同煤矿打工;1982年,怀揣全部身家40.03元,走路到新疆,历时半年多。之后近30年,深耕农业,积累了上亿元财富。2015年,俞玉林开始在黄岩西部山区搞综合性山水一体乡村旅游。2019年,路桥区新桥镇的招商引资项目找到俞玉林,合作共建抗日战争红色教育主题基地。

只上过9天学的俞玉林,靠着自学,在收藏、建筑设计、中医、武术、周易研究等方面颇有建树。

本报记者任 健/文 李 平 王有献/摄

国庆前夕,“百年辉煌 红色筑梦”路桥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化下乡巡演,在路桥区新桥镇郑际村圆廊大舞台举行。得知这座直径46米的实木榫卯结构圆廊,投资设计均出自俞玉林之手,记者很惊讶,因为2018年,在朋友圈看到有人称“中国最牛农民”俞玉林回乡搞乡村振兴,专程采访过他,居然压根不知道他还懂古建筑设计。

日前,再见俞玉林,还是一身土布衣衫,黑了很多,目光中多了笃定,语气也更为沉静。听他一席谈,感觉在发掘一座精神富矿,又像在剥洋葱,层层剥开,才显露内核。聊起来才知道,俞玉林还承包过大酒店,考了一级厨师证;爱好武术,有拳师证;研究《周易》,是中国周易协会会员、浙江省周易研究会会员……

俞玉林的人生,堪称传奇。

1俞玉林,1965年生于黄岩院桥一个大家庭。家里有两个同母异父的哥哥和一个姐姐,还有两个同父同母的妹妹,也就是三男三女六个兄弟姐妹。吃不饱和受气,是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每天能吃两顿饭,就很知足了。”俞玉林说。

俞玉林的生父是从温州入赘到黄岩的,童年时,俞玉林没少受欺负。因为贫穷,俞玉林很小就成了家里的主劳力,前后只上了两次学。第一次,上了5天学,就被家里叫回,放牛,3头黄牛。放一整年,可以得到140斤稻谷。后来又上了一次学,4天,前后加一起,9天。

俞玉林15岁了。在又一次被人欺负后的一个深夜,睡梦中的俞玉林被父亲叫醒。懵懂中,俞玉林尾随父亲,来到屋外墙角。父亲一脸严肃,低声说:“好用的人不用多嘱咐,无用的人嘱咐也没有用。家里这么个情况,你继续留,不是个事。拿好这个信封,天亮后动身。没有赚到大钱或当上官,不要联系不要回家。记住,一定要堂堂正正地回来。”

这个信封,多年来被俞玉林的父亲珍藏在斗柜的抽屉里。信封上写着山西大同某煤矿的地址,那是远房亲戚打工之处,是父亲一直想去而没去成的地方。

信封里面,是3个1分面值的钢镚儿。父亲仅有的私房钱。

15岁那年的夏日,带着3分钱,穿着破旧的背心和短裤,俞玉林出发了。光脚。

“15岁之前,没穿过鞋。”俞玉林说。

一路乞讨吃野食喝生水睡公园睡桥洞,徒步93天后,俞玉林找到了信封上的地址。

远房亲戚?查无此人。好在煤窑老板收留了他。

“非常辛苦,安全基本上没有保障。黑煤窑,发生事故是常有的事。”俞玉林说,在那个没有身份证的年代,也不知道谁是谁。窑洞,暗无天日,记忆中很少见到阳光。挖煤的日子里也有亮色,一是能吃饱饭,二是交到了好朋友宁波人马哥。

煤窑一两年才结一次工钱。1982年开春,第一次领到4张10元大票,俞玉林和马哥兴奋得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咱们悄悄离开这里吧,去新疆,学木匠。我有亲戚在新疆做木匠。”年长两岁的马哥提议。没过几天,马哥逮着一个时机,两人空着手,一前一后出来了,躲过了众人耳目,躲过了狼狗。

这次,俞玉林脚上有鞋。

2新疆在哪里?他们两眼一抹黑,边问路边乞讨,走过春天,走过夏日,他们路过成片金黄的稻田——秋天来了。历经6个月零17天的艰苦跋涉,终于走到新疆地界。没高兴几分钟,两个瘦不拉叽、黑不溜秋、衣衫褴褛的年轻人,就被新疆建设兵团边防派出所的民警“请”进所里。民警对他们轮番盘问一夜,结果是一问三不知。看两个年轻人也不像坏分子,就商量着把他们介绍给了附近的农场主。

这位农场主承包了4000多亩田地,雇佣了20多个工人,种植水稻、玉米、土豆等农作物。新疆天大地也大,加上农活繁忙,俞玉林和马哥经常好些天见不着彼此。白天,俞玉林拼命干活,夜深人静时,想父母想家乡也想马哥,常常流着泪睡去。一年半后,发现马哥消失了。去了别处还是回到了故乡,不得知。

俞玉林曾在宁波的报纸和电视台多次刊发寻人启事,寻找马哥,一直无果。这是后话。

说回新疆。俞玉林的聪明能干、吃苦耐劳被农场主看在眼里。在农场干了三四年后的一天,农场主把工人们集合起来,开了个会。会议精神是,他赚足钱了要回家乡,新疆4000多亩田地租期还长,无偿交给俞玉林负责,希望工人们跟着俞玉林,继续好好干。

世上居然有如此慷慨的馈赠。二十郎当岁的俞玉林,一夜间成为农场主。俞玉林干得更起劲了,渐渐成为当地有名的种粮能手。

当时,新疆建设兵团各个部队都有种粮任务。眼看同样的粮田面积,俞玉林的产量往往高出很多,官兵们坐不住了,经常邀请俞玉林上部队讲课,下田间地头指导。

在与部队官兵接触过程中,俞玉林学到不少文化知识、军事知识等。后来,部队的责任田也交由俞玉林负责打理。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站在命运的转折点,还以为只是寻常日子。

1998年的一天,穿着土布衣衫的俞玉林照常在部队转悠,恰逢几位大领导来视察,其中一位女士是某将军夫人,她很好奇:一群穿军装的人中间,怎么有布衣?当知道是部队请来的种粮高手时,连连夸赞部队机制灵活。了解到俞玉林的身世后,当即红了眼,哽咽着说:“我做你的干妈,好吗?我带你去一趟北京吧。”俞玉林第一次听说“干妈”这个词,尔后,第一次去了北京,住了4天。

4天的北京之行,俞玉林用4个字形容:开了眼界。

从北京回来后,俞玉林大显身手,种植版图不断扩大,从新疆到山西,从山西到东北三省。除了种粮,更多的是植树造林。

“面积多大?”俞玉林笑了:“真不知道,只知道开车绕一圈要两天时间。”俞玉林成为最先富起来的那拨人之一。

2003年,俞玉林受邀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研讨会暨经验交流会”,是与会者中唯一的农民。

之后十年间,事业稳定的俞玉林,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新疆、山西、内蒙古,他开着货车到处走走看看,收集各种民间藏品,有一根藤工艺编织的古床、明代成化年间的五彩瓷钟、黄金盘龙笔洗等,数量超过11万件。这些宝贝疙瘩,大部分被存放在山西一个大型仓库里。

苏轼《宝绘堂记》云:君子可以寓意于物,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俞玉林,应该属于“寓意于物”者吧,他享受收藏的过程,记得每件藏品得来之际的欢欣。

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随着年岁的增长,俞玉林的思乡之心日益急切。2009年,俞玉林悄然回到家乡黄岩。幸运的是,当时父母都健在。

少小离家老大回,家乡物是人非,童年的朋友各自为生活奔忙。

除了家,人,总得有另外的去处。九峰公园,成了俞玉林的打卡地。“几乎天天去,不管是晴天还是落雨落雪,结识了很多有本事的人,学到不少。”

前后休整了差不多5年,俞玉林觉得还是得做点什么。在九峰公园结识的一位朋友提议,不妨去西部山区看看。经过多方考察,俞玉林看中了宁溪和上郑的好山好水。

2015年,俞玉林在山水间开启了传奇人生下半场。

回归的第一站是乌岩头村。最初的投资是在这个村租下占地3亩的清朝四合院,办起民俗博物馆(免门票)和民宿,开起了土菜馆……沉寂的小村庄渐渐有了人气。更大的投入是,在上郑乡垟头庄村征租黄岩山一带,搞综合性山水一体乡村旅游,具体项目有儿童乐园、淘气堡、CS对抗赛基地等。

2019年,路桥区新桥镇负责招商引资项目的机关人员在乌岩头村见到俞玉林,两人相谈甚欢,自然而然谈起合作。当年年底,双方签约抗日战争红色教育主题基地建设项目,旨在挖掘和利用省级文保单位的历史价值,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合作协议写明,由俞玉林对五凤楼进行保护修缮,并追加投资完善设施,改造成民俗博物馆,同时引入特色民俗婚庆项目。依托林泗斋革命纪念馆,建成集抗日文化、抗战模拟场景、红色教育为一体的主题基地。合作项目总占地面积360亩,总投资两亿元。

俞玉林更忙碌了。两年前,为了集中精力,他将乌岩头的一切交由他人打理,将家安在了新桥。

如今,主题基地已初具雏形。站在基地瞭望台上俯瞰,圆形主岛区被河流环绕,岛内桥畅路通,11座展现百年中国奋斗历程的彩绘立墙引人注目。还有由中国美院专家教授设计的大型抗战主题浮雕,展现了14年抗战的艰苦卓绝。

在俞玉林的设计理念中,游客先乘坐小船沿河道入院,然后走上5000米长的中华文明路,再穿越浮雕群,到圆廊大舞台看演出跳广场舞,再到河对岸体验“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场景模拟。

“中华文明之路将以九曲黄河的形态,以历史画廊的手法,展现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每走一步都是历史。这个项目到时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较之3年前,俞玉林热情不减。

红色项目建设与古宅五凤楼修缮几乎同步进行,俞玉林忙得不亦乐乎。人手紧张时,他甚至充当小工,跟工人一起扛水泥板。古宅大名“爱吾庐”,建于晚清年间,四合院式组合,是台州现存五凤楼建筑中规模较大、历史原貌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为省级文保单位。

为了赶工期,俞玉林自嘲:出工呒天亮,收工望月亮。

“从目前进度看,估计过年时能完成修缮。”俞玉林设想开馆当天的场景,“安排一场地道的传统婚庆活动,新郎骑高头大马,新娘坐五彩花轿,十里红妆一路热闹。”

4“最美百花唯晓露,能生万物是春风。”“日出东方照九州,江山万里遍地红。”五凤楼门口,大红对联很喜气。正疑惑,俞玉林心领神会:“是我写的,写着玩。”这位自称农民的汉子,还真是风雅之士。这一点,从他的微信朋友圈可见端倪。他经常以古诗文抒发幽思,也常用简洁流畅的笔墨,记录日常所见所感。还有不少随手拍,分享乡村美景。

陪同采访的新桥镇机关干部朱平翻出一张手机照片说,今年我家的春联就是老俞写的。之前不太相信他能写这么好的毛笔字,直到亲眼所见。

朱平正说着,俞玉林拿了一个“拖把”,蘸水在后院的石板地上写起了榜书。嗯,眼见为实。

太多的事情需要俞玉林亲力亲为。半夜十一二点歇息,凌晨四五点起床,这是他的作息时间。俞玉林说,他最享受一大早的悠闲时光:烧水、喝茶、阅读、抄经、写日记、遛狗。

“这样高强度运转,身体吃得消吗?”面对记者的关切,俞玉林笑言:“我会自我调理的。一直对中医药很感兴趣,会背上千种中药名。”

朱平补充说明,老俞是很多朋友的私人保健顾问,中医药方面知识非常丰富。

俞玉林说自己学中医纯粹出于热爱,没有医师执业证,不会随意给人搭脉开方。遇见对他特别信任的人,会免费看病,偶尔拗不过对方的请求,会提一些用药方面的建议,并特别说明仅供参考。

救人一命,功德无量。去年,一位晚期肺癌患者,医生认为最多只能活3个月,通过朋友介绍,找到老俞。老俞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并一如既往地千叮咛万嘱咐,务必遵医嘱。后来,吃了医生重新配制的中药,这位患者的症状好了很多,现在还活得好好的。俞玉林说:“我对治疗肺癌,有点心得。”

也许为了佐证自己说的话,俞玉林领我们上了楼。楼梯逼仄,光线昏暗。打开一扇破旧的房门,里面是俞玉林夫妇的卧室。怎么形容呢?那床、那书桌,实在是老旧,桌上堆着几十本书。“基本上是医书,有相似内容不同版本的。”俞玉林介绍着,随手指了下一个角落:喏,这一大堆锦旗都是病患们送来的。

“你的床和床上用品,跟农民工用的没啥区别啊。”记者打趣。

“是的,也没啥不好啊,住这里图的是方便。而且在路桥城区有蛮好的住处。”俞玉林说,“只要能吃饱饭就可以了,别的真的不讲究,包括住的和穿的。从没穿过好衣服,鞋子都穿布鞋。汽车也是,200多万元的房车停在那基本不开的,70多万元的奔驰商务车通常只是用来接送朋友,平时就开比亚迪小车,跟随多年了。”

正是傍晚时分,下楼时,俞玉林的爱人已在楼下小厨房炒菜了,炒的是刚从后院摘的白扁豆。洗净的青菜水灵灵地待在锅边。

俞玉林说,爱人是江西人,经常会回老家;女儿是台州一家上市公司高管;儿子是公务员,在湖州工作。儿女有各自的幸福,都挺好。

对于网络上有人称俞玉林是中国最牛农民,他很谦虚,说完全称不上;对于我们关于投资回报方面的担忧,他是那句老话:“我的财富来自土地,重归于土地,这是财富最好的归宿。”

来源:台州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俞玉林,够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