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百晓 发表于 2021-12-13 09:46

齐抓共管 为市民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我区多部门联合开展电动自行车领域专项整治行动

电动自行车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受到很多人的青睐,但由于部分驾驶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交通违法行为屡屡发生,不仅驾乘人员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也给道路安全带来许多隐患。

为加快推进全区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切实整治电动自行车行业乱象,严厉打击电动自行车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降低电动自行车各类安全风险。自11月15日起至12月31日,区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直属二大队、区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电动自行车领域专项执法行动。

严把车辆质量关

12月7日上午,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来到北城街道马鞍山黄岩电动摩托车交易市场,对市场内品牌电动自行车专卖店进行了检查。针对销售商的证照是否齐全、销售的产品是否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是否符合新标准、是否获得3C认证证书并保持产品一致性,以及“浙品码”赋码等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电动自行车的违法行为。“我们店里都完成了赋码,现在全部实施一车一码,只有车码合一才能上牌,消费者才能正常行驶。同时也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产品,购买也更加放心。”雅迪电动车门店店主方婉丽说。

在交易市场的雅迪电动车专卖店内,市民李先生正在挑选心仪电动自行车,使用手机扫描电动自行车车身上的浙品码,就可以直接看到车辆的合格检验证明及产品基本信息等。他开心地告诉记者:“以前购买电动车都是听商家介绍,由于无法直观了解车辆质量,有时候可能会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现在手机扫描就可以直观地了解,电动车质量也更有保障。”

据了解,“浙江e行在线”打通了监管壁垒,构建以电动自行车车架号、蓄电池序列号为唯一性标识的“浙品码”数字化追溯链;创新“一码统管、以芯智控”技术路径,构建“跨领域、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大协同机制,实现电动自行车全生命周期综合治理流程再造、管理重构和制度重塑,从而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降低安全事故起数和伤亡率。

“我们依托‘浙江e行在线’系统,完成了对全区电动自行车车生产厂家及销售门店车辆及电池赋码。近期,对无强制认证生产销售、检测不合格、虚假广告和价格等违法行为,都依法进行了查处。”区市场监管局党委委员、综合执法队队长傅豪杰介绍道。下阶段,区市场监管局将严格按照省市的专项行动部署,扩大社会宣传,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及时总结工作成果,建立完善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严查交通违法行为

除了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维修企业的检查治理外,道路上电动自行车在交通乱象也是整治的重点。

“你好,你未佩戴头盔逆向行驶,还违规载人,麻烦先靠边停下。”按照交警的指示,男子随即放慢车速靠边停了下来,交警对其违法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并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罚。随后,有一位市民因电动车未上牌被交警拦下,得知她是刚购买的电动自行车后,交警便对车身‘浙品码’进行了检查后,要求其及时到车管所对电动自行车进行车辆登记上牌。

眼前在这一幕就发生发生锦川路与北院线交叉路口。连日来,台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直属二大队执法人员在全区范围内对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未佩戴头盔,以及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拼装、加装等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了依法查处。

“发现有非法改装、拼装等情况,我们会责令其整改恢复原样,以批评教育为主,加强对驾驶人相关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并视情况处以罚款。”市交警局直属二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王斌宏说。

据了解,第一次交通违法行为被查处的人,交警主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录入系统,从第二次开始,交警将对违法人员处以20至50元的罚款。自专项执法行动启动后,市交通警察局直属二大队每天抽调警力,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执法行动。

同时,符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的国标并且最高车速≤25km/h、整车质量≤55kg、电机功率≤400W的电动自行车,对车辆及电池分别赋码标配后可以就近上牌。对于速度≤50km/h,电机功率≤4kW的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则需驾驶人考取摩托车驾驶证,方可到车管所进行车辆登记上牌。

严抓消防安全问题

近年来,由电动车充电引发的火灾屡见不鲜,对市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为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黄岩消防救援大队对我区各小区依法开展了消防监督抽查工作。在北城街道巨鼎红郡小区,检查人员对小区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好有效,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关闭,疏散通道、楼梯间、安全出口是否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违反安全要求私拉电线和插座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等都进行了详细检查。

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消防违法行为,检查人员都立即督促相关人员进行整改,针对个别电动自行车占用疏散通道的情况,检查人员也都帮助进行了转移。检查过程中,消防人员还切实督促物业管理人员严格履行消防管理职责,明确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消防安全要求,及时清理违规电动自行车,做好面对面普法宣传,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为防止电动车过充引发火灾,我们小区在地下电动车停放点安装了会及时断电的智能充电桩和烟雾报警等设施外还安装了感温元件达到设定的温度时,就会开启喷水的消防68°喷淋头。”巨鼎红郡小区物业主任梁先生向消防检查人员介绍道。据介绍,为避免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我区的各个小区都在张贴了《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并实施监控室24小时值班制度,如遇市民推电动自行车上楼情况,将立即进行制止和劝阻,避免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埋下安全隐患。

据了解,为严厉打击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造成安全隐患,于今年8月1日开始施行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规定,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通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对违反上述要求且拒不改正的,由消防救援机构对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下一步,我们会加强电瓶车停放宣传,规范停放和充电行为,加大检查执法打击力度,提升广大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为全区广大市民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柯毅胤说。

据悉,我区从11月中旬开始到年底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电动自行专项执法行动,着重对生产销售、维修、交通道路、市场竞争、消防安全等五大领域十三类违法行为进行打击。目前,市场监管局已立案相关案件8件、出动检查人员292人次、检查电动自行车经营主体105家、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直属二大队共出动警力1400人次,查处违法次数3500多例、消防部门共检查60多个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情况及充电点整治。



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检查电动自行车产品合格证



交警处置电动车交通违法行为



消防人员督促物业管理人员严格履行消防管理职责



贴有“浙品码”的电动自行车

来源:今日黄岩

浅蓝色De 发表于 2021-12-13 10:48

{:1_160:}{:1_160:}{:1_16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齐抓共管 为市民安全出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