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前:产城融合 向美而生
“五美”工业特色型美丽城镇呼之欲出小镇客厅、主题公园、科技创新中心相继建成;屿新小微园区、乐成模塑工业园区初具规模;11.3万平方米的绿城商贸综合体形象初显;22个零地技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上工机械、汉威模塑等8个300余亩工业项目即将投产;完成三合、黄坦、屿新等村造田造地250亩;新前中心小学扩建如火如荼……眼下,新前街道项目建设不断激活。
新前街道以“弄潮儿”姿态全力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合理布局城镇、农业和生态空间,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随着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新前街道的城镇服务和聚集功能不断增强,一个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善治为民治理美的“五美”工业特色型美丽城镇呼之欲出。
整合升级 蓄积产业发展新动能
产业是城市发展之魂。当一个小城镇拥有浑厚的产业基础,便有了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3月底完成土地出让的,按照常规走流程,开工起码需要半年。我们成立保项目开工专班,开展‘三服务’一对一跟进,借助最多跑一次改革,各项手续办理一路绿灯,不到3个月,就实现冲压模具领军企业亿森模具、精密刀具企业神欧赛钢等12个优质项目落地开工。”新前街道党工委书记林威说。
今年黄岩智能模具小镇加快扩容步伐,小镇东融区块(一期)共出让12宗总面积225亩工业用地。仅该区块,新前一下子就增加了12家有实力的模具相关企业,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高精尖项目不断在新前落地生根。
“接下来,我们将主动参与‘永宁江科创带’建设,向创新要动力、要发展,向转型要资源、要空间,向服务要环境、要市场,全力打造创新活力迸发、营商环境优越的工业强镇。”林威说。
眼下,新前模具产业“链长制”试点将全面展开,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打造一批“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同时,新前加快省级模具检验中心提档升级,推动小镇及周边模具产业技术创新,打造中国模具的“黄岩标准”。
除了龙头企业,新前拥有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该街道加快小微园区建设,赋能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目前,103亩屿新小微园和114亩乐成模塑工业园,已有大盛模塑等70家企业进驻投产。此外,新前将对已建成的小微园区实施数字化改造,实现消防、安全生产等数字化运行,推进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5G信号全覆盖,鼓励企业运用“模塑产业大脑”,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提升。
高端铸造园区建设是新前整合资源,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集约化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铸造是新前的传统产业,但是受环保和土地的限制,这一产业正逐步外迁萎缩。去年,在黄岩铸造行业协会牵头下,新前辖区内实力较强的32家铸造企业进行股份制重组整合,成立浙江中能铸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高端铸造园区。该项目占地面积101亩,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同时引进最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模式,预计将于2022年投产,最终形成年产量10万吨高端铸件和产值8亿元左右的大型企业。
近年来,新前聚焦自身“工业特长”,持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智能模具小镇建设为主要载体,以“提升创新设计能力、优化企业梯队结构、培育品质品牌意识、加强应用人才培育、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两化融合水平、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七大方向为主要抓手,重点突破高端模具产品、高端塑料制品、高端配套装备三大领域,推动模塑产业高质量发展。
眼下,新前正全面吹响项目发展号角,美丽城镇建设正酣。智能模具小镇硕果累累,小微园区、工业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发展势头强劲,项目建设遍地开花,共同构筑起了新前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而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条,利用集聚效应也给新前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焕新蜕变 开启城乡融合新格局
没有娱乐、教育、卫生等健全的功能配套,产业发展就会失去基本依托。“产城融合,既要抓‘产’的集聚提质,也要抓‘城’的优化升级。”林威说。
针对城市配套缺失的痛点,新前街道相继发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学、医”八大方面,构建起宜居、宜业、宜学的“城市生活圈”,一个个满满幸福感的工程相继启动,走出“人产城文景”深度融合的新路子。
城镇的每一个变化,新前当地老百姓和新居民都看在眼里、乐在心底。“以后购物更方便了,看电影也不用跑城区了。”双丰村村民蔡宇翔对绿城商贸综合体充满了期待。绿城商贸综合体是新前首个大型综合体,集大型商场、超市、影院、酒店等于一体,预计于2022年建成。此外,该街道打造以八方河为轴心的河滨路特色精品产业街巷,融合西范村露天文艺广场,系统谋划包括“夜宴”“夜游”“夜购”“夜演”在内的“夜·八方”的特色品牌夜色经济,打造“新前特色商圈”,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聚集人气。
新前深谙美丽城镇不仅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升级版,更是一次质的提升,既要从“塑形”上做文章,也要切实提升内在美。除了通过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城市秩序整治、城乡村貌整治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外,新前还加快推进交通网络大循环建设,持续打通新江路南段、北段等断头路,庆丰大道新前段、锦川路西延成功通车,构建“五纵五横”交通路网,全域推进“四好农村路”和美丽公路建设。内联外畅、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框架进一步拉开,成为推动新前全街道发展的强大“引擎”。
随着工业规模不断扩展,生活环境日益改善,越来越多的新居民被这座颜值、产值兼具的新城吸引,选择在此安居乐业。绿城城市新区、君廷世纪、怡君家园、水岸天宸等现代化小区逐步建成落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落户新前,模具小镇主题公园1000米健康步道、中心幼儿园等民生事业加快建设,城市形象不断丰满、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提升美丽城镇建设,新前还巧打人文牌,让城市更有温度、群众生活更有质感。工业旅游线路的打造,让新前更具特色,也让企业发展更添活力。街道依托国家AAA级景区的模具小镇及景区村等旅游产品的打造,挖掘、融合、提升,进一步弘扬新前工业文化,提升工业发展软实力。模具小镇客厅成为形象示范窗口,内设模具博物馆、产业展示厅等,完善的工业旅游配套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地方工业文化,提高游客对区情乡情的认识与认同。本州区块”等老旧工业区实现退二进三,与模具小镇工业文旅特色软性融合。新前街道还全方位对接百姓文化需求,以农村文化礼堂、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常态化开展“文化映四季”品牌活动,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蓝图已绘,未来可期。一个产城融合、向心发展、功能齐全的黄岩城西都市圈,正随着新前“二次城市化”的蜕变冉冉升起。
探索改革 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
在新前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管理员丁巧薇正坐在大屏前巡视。通过街道智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平台,丁巧薇足不出户就能接收到全街道52位网格员的巡查信息,一键即可将案件流转至相关站所,快速调度执法人员赶赴现场处理。受理、流转、处置、核查,全程留痕,闭环管理。
这是新前街道通过数字赋能,健全优化“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基层治理工作体系的最新动态。街道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和“雪亮工程”建设,辖区内52个网格、455个公安监控摄像头、832个电信平台监控探头与综治指挥中心无缝对接,形成城乡一体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实现了安全风险点从“人控”向“机控”的转变。
新前以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为龙头,深化全科网格工作,探索村居“党建+网格+综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推进党建网格与基层治理全科网格“双网合一”,选优配强23个网格工作团队,推动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新格局,服务群众和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做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并义务代办各类事务,群众“一站式”诉求、一揽子服务得到有效满足,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为全面提升城镇综合治理水平,新前持续深化新时代村级治理“三化十二制”,出台《新前街道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五议两公开”实施细则》,健全“三务”公开、规范“三资”管理,为全区乡村治理打造新前模式、提供新前样板。
结合不同村的实际情况,新前街道将“三治融合”的理念运用到村庄治理体系中,实现以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引领、自治为核心的差异化治理。该街道以党建为统领,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争星夺旗·和美共创”专项行动,建成西范、前洋方等4个五星级党群服务中心,全面完成行政村超大支部整改。
以“枫桥经验”引路,新前街道还建成模具小镇联勤共治工作站,整合街道、法院、派出所、环保所、司法所、市监所、行政执法中队、模具小镇、网格团队以及社会团体组织等其他相关部门等各方力量,全力打造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一体”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同时,街道着力构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工作体系。去年,街道共化解市级以上信访积案2件,完成街道本级矛盾纠纷调处43件,成功调处率100%。
此外,新前街道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统领,提供精细服务提升城镇品质。街道改扩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15个办事窗口,推进“一窗受理”。引入“互联网+”理念,推进自助服务平台建设,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依托综合自助机村社全覆盖的优势,高质量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实现公民个人事项就近可办,365天全天候“不打烊”,多数事项在综合自助机上自助可办。
来源:今日黄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