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黄岩百晓 发表于 2023-4-10 09:31

黄岩区农广校被推荐为“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百佳校”

培训新时代农民 赋能乡村振兴

农时不等人,春耕正当时。翻耕、平地、播种、施肥……眼下我区各地种植户们正在忙着抢抓农时,春耕备耕、果树修剪等一幅幅春耕生产场景正在徐徐展开。近日,为保障春季农作物生产,专为帮助农户提升所需专业知识而特别开展的一项项课程也已早早提上日程。

日前,2022年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宣介遴选结果公布,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台州市黄岩区分校从全国2113所县级校中脱颖而出,被推荐为“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百佳校”,成为台州市唯一获奖学校。近年来,我区农广校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探索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方式方法。2019—2022年共培育高素质农民795人,打造了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制定方案,开展技术培训

“每次我们都会提前安排课程计划,为达到人数标准的课程开班授课。”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解崇斌告诉记者,在开班前他们会在黄岩三农微信公众号上公布该阶段提质培优行动培训内容,由各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及时通知当地“农创客”、生产经营主体等人群,以便大家根据需求在线上进行填报、参与培训。

据了解,区农业农村局每年都会围绕省、市提出的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开展产业调研,明确主导产业和核心产业布局,制定高素质农民培育方案,并确定分班次教学计划,按照模块化思路设计培训课程,确保培训班主题契合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主要围绕粮食、蔬菜、水果、农资技术服务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开展“课堂培训+生产实践+参观学习+跟踪服务”、“走出去、请进来”等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

“这边推荐大家使用中国农药信息网,在这个信息网上查询只需要输入这个产品的登记证号,就可以看到产品的相应信息……”区农业行政执法队第一中队副中队长潘丰正在讲台上为参加此次培训的农资经营主体们讲解着农资购买系统及录入规范等内容,并针对农药的管理及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减量及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等方面知识进行详细全面讲解。

强化专业知识,才能提高专业能力。“比如说番茄、西瓜等和水稻不同生长时期所需配制化肥……”区农资代表协会法定代表人屠阮奇也是农广校的一名“老学员”,经过培训、学习农药配比等方面的知识,如今他说起各类不同农药的配比及不同农产品的适用农药可谓“如数家珍”。“这个课非常适合对农资方面感兴趣的新人学习,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在销售过程中岂不是‘两眼一抹黑’?比如不同农药的适用农作物,如何配比都有讲究。”屠阮奇表示,区农资代表协会内有很多我区当地农资批发及零售的经营人员,为更好掌握强化专业知识,所有人员基本全部参与了本次培训。

为方便学员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升学习效率,培训班全部采取“线上+线下”授课方式,打开浙里办——浙农富裕的农民培训专块就可以在云上智能系统内学习所培训的课程。八达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季启辉一边向记者展示网上培训板块,一边说:“我每年都有参加这种培训,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了,每年都会告诉我们一些农资方面的新政策,还有农资销售的录入规范和要点。”

同时,为保证农资店的经营规范,农资经营人员必须参与培训后方可进行每年农药经营许可证的更换,在进一步提高农资经营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夯实全区农资依法生产经营基础,保障农户购买到放心安全农资,为农产品的种植与生产保驾护航。

因地制宜,创新培训模式

“等到毛慈菇长到4—5公分的时候就需要施加一些肥料……”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谈献和在上郑乡美丰村的林下中药材林中讲解着不同中药材的种植要点。据了解,为助力生态共富西部振兴战略暨十万名农民大培训大就业行动工作,我区多部门协作打造“新体系、新方式、新模式”的“三新共富”行动。其中,谈献和被邀请重点开展优质菜头肾种源选育、产品性状鉴别与有效成分分析、林下栽培规范化生产技术等研究,为菜头肾道地药材认定、规模经营、产业链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每次谈教授来都会给我们讲解种植技巧,之前种植技巧都是我们自行摸索的,现在都有针对性的指导,让我们知道不同时期应该怎么调整种植方法。”种植户王天飞指着屋外种植的毛慈菇等中药材说,像毛慈菇这类中药材因为种植难度较大,市场价持续翻番,如果能够成功种植,其效益相当可观。

除“手把手”种植教学外,区农广校还积极探索培训新方式,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今年,我们采取开班仪式后,先前往金华、义乌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实地学习经验和做法后,再回到课堂上课、交流研讨。”解崇斌表示,不同于往年课堂学习结束后再前往农业示范基地考察学习,今年为方便学员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提问解惑,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便于学员间的学习交流、互相查漏补缺,按照模块化思路,针对培训流程进行了调整,并改变以往传统的集中培训模式,与全省乃至全国性的主题展销会、农博会、博览会相结合。“每次外出学习,我们都能学习到很多好的经营理念和种植技术,同时也是搭建了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帮助我们认识更多其他行业人员。”杨良军表示,在学习过程中他了解到新技术、新品种,和其他农产品种植户互相共享资源、获取农资购买、市场信息新通道……

随着流量时代的到来,短视频兴起、直播带货越来越火爆,为更好宣传美丽乡村,促进农产品销售,区乡村振兴促进中心开设抖音直播以协助解决销售难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进一步帮助农副产品扩大销路,农广校特别策划了抖音直播教学培训主题班,为有意愿的农业经营主体开设抖音短视频运营、抖音短视频脚本制作、如何提升主播的综合素质能力、直播的起号技巧等课程。“直播能够更直观地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副产品展现在广大消费者眼前,而通过自身学习直播也能够方便经营者吸引长期稳定的消费群体。”区农广校负责人叶志勇说。

科技入户,提升培训实效

发展现代化农业,离不开科技支撑。自城区驱车20分钟左右就到了中国茭白之乡——头陀镇双季茭白示范基地。眼下碧浪环绕的茭白田间,正值一派丰收盛景。农户忙碌地穿梭在绿意葱茏的田埂中采收成熟茭白。黄岩良军茭白专业合作社内成熟的茭白经过去根、去叶后,装袋、称重、打包……最终通过冷链运输至上海、宁波、杭州等地。“茭白去根去叶也比较麻烦,目前我们正在尝试研发用于去根叶的自动化机械。”黄岩良军茭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良军说道。

作为农广校的“老学员”之一,曾从事模具行业的杨良军对农业机械十分感兴趣。偶然了解到农业机械化操作后,杨良军开始埋头尝试起了茭白地里的“机器换人”试验,经过不断探索,茭白筛苗机、茭白墩清理机成功“打入”茭白田中,成为了茭农的“好帮手”。

据了解,为推广我区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区农广校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将部分生产经营型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纳入科技示范主体,通过科技入户,提高示范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周边农户科学规范化生产。因此,在研发过程中,区农广校会积极帮助对接省农科院、省农机院等教授、技术专家,面对面、手把手地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提供针对性改良建议。“刀头不能使用电焊,使用螺纹的方式在损坏时也可以及时更换……”在与专业人员的探讨过程中,杨良军对零部件等进行了多次改良,目前,第二代茭白清墩机已被成功研发并投入使用。“茭白清墩机主要用于每年年底的清墩工作,单靠人力一天只能清理3分的茭白田,在机器的帮助下可以增加效率至10倍以上。”杨良军表示,上一代清墩机采取链条带动的方式,为使运作更加顺滑,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用齿轮代替链条,使得茭白清墩机精巧轻便了许多,避免了链条脱落而导致需要多次维修。这两项专利也被推广开来,让更多省内外的茭农感受到了现代化机械的魅力。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早稻秧苗生长良好进入了插秧季节。院桥镇梁湖桥村,一台台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随着机械运转,一株株嫩绿的早稻秧苗很快便为水田披上了大片“绿装”。“由于春耕开展正当时,加上有这么多机械可以帮助提高种植、施肥效率,预计四月下旬就可以完成所有春耕工作。”种粮大户章彬斌说。

农业生产以人工操作为主,成本大且耗时长,因此在大规模作业时传统的田间耕种方式并不适用。因此,章彬斌早早就开始购入机械化设备,开启了现代化、规模化的产业之路。2013年的某次种植过程中,章彬斌的水稻插秧机在插秧过程中损坏,但机器的插植部仍可使用,于是他灵机一动对插植部件进行了改装,使其摇身一变成了开沟机,该设备直至如今也是我区不少种植户的“好搭档”。这次成功改造仿佛打通了章彬斌“任督二脉”,他在购置机械化种植设备的同时也不断自我研发,对于这些设备的性能了如指掌,日常维修更是不在话下。

“目前,我们的集中育秧一体机已完成设计,正准备投入制造,如果能顺利投入生产的话可以将育秧效率提高至5倍以上,同时提高育秧大棚的利用率。”章彬斌笑着说。

据悉,在开展新时代农民培训后,区农广校培育了学员94人和其创建的农产品品牌32个,获得县级及以上各类表彰奖励,区级及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6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领办创办者29人,培育乡村农匠32人,超半数为近四年培育学员,短视频课件13个,创建省市级教学实践基地5个,在当地主导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下阶段,区农广校将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的农民培训模式,积极做好各类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农民普及大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流程和实施环节,探索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效果长效机制,推动建立农民教育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打造高素质农民培训培育规范化样板。



农民培训开班仪式



农资班进行外出培训



农户在茭白田间劳作

来源:今日黄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岩区农广校被推荐为“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百佳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