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黄岩百晓 发表于 2023-7-27 08:18

王金熙:播撒环保种子 守护美丽家园



“环境保护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保护好环境就是保护好我们的家园。”王金熙说,“开展各种环保活动,让更多的人自发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发地投身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这才是一种大的成功。”

王金熙是一名全职社工,也是黄岩区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参与志愿服务13年,获评全国百名优秀环保志愿者、省优秀志愿者、省“春泥计划”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始于偶然成于热爱

1999年,儿时的王金熙和父亲一起路过永丰河,父亲不无怀念地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这河水干净得都能洗澡!你们这代人没有这个乐趣了。”当时的他对父亲说:“我以后要守护这条河。”然而,令他父亲没想到的是,长大后的儿子真的成为了一名环保志愿者。

“无心插柳”,王金熙用这样四个字,形容自己当初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是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2005年,彼时还在上大学的他被路边环保志愿者的演讲吸引,“当时旁边刚好放着志愿者协会的会员申请表,我就填了一张。”王金熙说,此后,他的生活就和志愿者工作联系在一起。

2007年年底,王金熙递交了他人生中第一份志愿者活动策划——“第三只眼看黄岩”,也就是让大家拿起照相机,去拍身边的环境问题。

让王金熙兴奋无比的是,这份还略显粗糙的策划草稿,最终成为了真正的活动。他更来劲了,“志愿者观母亲河”“滴水行动”……他策划了一个又一个环保方面的公益活动,“每策划一次活动,我都觉得自己又进步了,原先只能提创意,后来自己能策划联系,到最后,已经能独立完成整个活动了。”王金熙说。

2009年,王金熙与其他4位志同道合的环保志愿者带着“为身边环境做一点贡献”,带动身边很多人投身于环保事业的初心,决定创办黄岩区环保志愿者协会。同年6月28日,黄岩区环保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了,这也是我区首家经民政部门批准的、有公众参与的环保社团组织。

自成立以来,黄岩区环保志愿者协会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如今,拥有了886名会员,每年开展了“世界水日”“生态日”“守护河道”等各类公益活动。

“一群人一起守护家乡的青山绿水,也挺浪漫的。”王金熙不由地感慨。

探索“自我造血”机制

“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能够成为一个志愿者已经很不容易了,要他们时时刻刻都能抽出身来无条件做公益,也不太现实。”王金熙说,协会成立之后,除了活动的策划,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比如人才、活动经费。

“最开始,我们做志愿服务都是志愿者自讨腰包。”王金熙说,“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我更希望协会具备自我造血功能,能够持续有能力做志愿服务。”

2010年,王金熙在网上看到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水环境保护的核心项目——“清源行动资助计划”。“清源行动”旨在汇聚全省民间环保力量,推动公众积极参与,对省内重要水源开展保护行动。其内容包括建立全省水源保护民间网络、定期进行巡护、为社区开展水环境教育等。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王金熙根据申请流程填写了相关资料。令他没想到的是,“第一次申请基金会的项目竟然成功了,这也为之后开展项目化活动打开了‘新大门’。”王金熙兴奋地说。

“水资源科普课堂”“蒲公英环境教育”……在随后的几年,王金熙关注各类基金会发布的项目信息,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投递申请资料,并获得了各类基金会的支持。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金熙参观了我区的环保设施企业,他发现这些环保设施企业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颇有建树,但普通市民对于这些企业的了解太少。“普通市民人认为处理垃圾的企业污染更大,便对这类企业很不友好。”王金熙说。

如何将这些企业更好地展现在公众面前?改变大众过往的看法。王金熙开始思考做这类活动的可能性。

2019年,生态环境部要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行实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计划。得知这一消息的他,开始奔赴各地学习先进经验,并根据我区实际,积极与黄岩生态环境分局沟通协调,借助政府部门的力量,将浙江绿保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黄岩环境监测站、江口污水处理厂、院桥污水处理厂、黄岩区废弃物生态填埋场5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单位作为典型环保设施开放单位进行重点培育,指导其改造参观通道、美化厂区,培训长期性的志愿讲解员,不断夯实开放条件。

在王金熙的努力下,环保设施企业迎来了一批批参观者,有效打通了企业与公众的“最后一公里”。黄岩区环保志愿者协会开展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连续两年得到“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NGO基金”的专项资助支持。

创新环保宣传模式

随着开放活动的不断深入,公众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有限的场地和人数成为最大的难题。

如何用一个小场地撬动一个大群体,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的需求?“有一天,我无意间点开一个直播频道,让我脑中灵感闪现。在直播火出圈的当下,我们为什么不能借力数字化力量,将活动开放和直播相结合呢?”王金熙说。于是,他立马行动,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将网络媒体引入其中,采用“公众开放+直播”的线上线下联动模式,让无法到达现场的公众通过远程就能全方位了解企业的生态环境状况。

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下参观活动暂停,王金熙精心策划了“云开放”活动,结合防疫工作要求,以老百姓每天丢弃的口罩为切入点,延伸至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直播医疗废物处置企业的处置情况。

“疫情期间,公众与医院之间会产生隔阂,我们希望通过直播的方式,将线下无法开展的医疗废物处置实地参观搬到线上,帮助公众消解疑虑。”王金熙说。

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及流程,他设计了“云开放”活动的流程,例如摄制组需要在直播过程中插播实地采访医疗废物转运车辆,医疗废物处理中心进行收集、运输、处理的全过程画面。为了确保直播万无一失,直播活动开始前,他自己开车跟着医疗废物收集车辆从医院出发一路到医疗废物处理中心,一趟又一趟,从中发现不足,并加以改正。

“短短40分钟的直播,吸引近18万粉丝的关注。”王金熙说,“云开放”活动出人意料的成功,也拉近了环保与公众的距离。

随着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的推进,王金熙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他开始思考如何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继续走深、走实?让公众能更好地从游览式参观向探究式体验转变。

经过多轮探索和多次实地调研,王金熙将工作重点锁定在学生群体。“将研学结合到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中,是对开放深度延伸的一种全新探索。”王金熙说,将“双减”政策、STEM教育理念和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三者相结合,让学生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通过在“做中学”,丰富学科教学方式,推动课程育人。

在多方支持下,王金熙还编制《环境保护监测站向公众开放研学手册》《污水处理厂向公众开放研学手册》,通过开设模拟实验室全面提升活动的体验感和趣味性。

如今,王金熙指导的《污水处理研学和高中STEAM课程》荣获全国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优秀案例社会教育组二等奖,为台州唯一入选案例;同时也是该评选活动中社会教育组全省唯一入选案例。黄岩区环保志愿者协会开展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获得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授予的“十佳公众参与案例”荣誉,为全省唯一,并入选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组织编写、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支持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优秀案例集》,将对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及相关组织进一步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来源:今日黄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金熙:播撒环保种子 守护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