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 发表于 2023-12-6 09:52

田间管理新“神器”助茭农增收致富



长期以来,茭白因其味美且具有较高营养价值,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也被誉为“水中人参”。作为“中国茭白之乡”,我区丰富优良的水土资源孕育了优质高产的绿色茭白,今年,我区还荣获了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茭白种植劳动强度大,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茭白产业的持续发展成了一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黄岩良军茭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良军埋头茭白田间研究出的茭白除墩机、间苗机、培土机等机械,使茭白生产得以减少人工投入,降本增效。

“机器换人”迫在眉捷

走进“中国茭白之乡”头陀镇新下岙村,仿佛一头扎进了茭白的海洋中,葱绿的茭白叶随风摇曳,一阵微风拂过,田埂间也弥漫着淡淡清香。

杨良军束起裤脚,穿着防水胶鞋在田间忙碌着,“现在收割已经差不多了,收割完就可以开始除墩,覆盖塑料膜了,别看现在地里光秃秃的,采摘季都是一车车往外运的。”杨良军指着已处理好的商品茭白告诉记者,“今年的茭白品质不错,行情也不错,每根茭白重量几乎都有3两左右,有了新型农机的‘加持’,茭白生产更轻松,绿色防控’也更有保障了。”

双季茭白是我区农业一大主导特色产业,1978年,我区就开始大力发展茭白商品化规模生产。下岙村更是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茭白,杨良军的父母自然也不例外。因不愿看年迈的父母仍在茭白地里日夜操劳,2010年,34岁的杨良军选择回乡帮助父母种植茭白。

正所谓苗好一半收。杨良军自小看着父母种植茭白,种植技术自然过关,在省农业科学院专家的指导下培育出了最适合当地种植的“浙茭八号”茭苗后,每亩产量更是大大提升,“浙茭八号”也凭借其矮胖多肉、口感鲜嫩,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茭白品质和产量的提升,劳动力缺乏的问题日益明显。面对劳动力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缺乏问题,曾经从事模具行业的杨良军在一次偶然机会了解到农业机械化操作后,便总结起了在茭白田间切实可行的“机器换人”试验。

产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打开合作社的卷帘门,经多次改良的各版本茭白田间管理机器赫然映入眼帘。“现在除了农忙时,需要招聘临时工作人员外,平时培土、除草、间苗等都已经实现了‘机器换人’。”在浙江省农科院、区农业农村局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大部分机械的功能都更加完善、零部件等也进行了细化。“仅以近期的除墩工作为例,工人每天弯着腰苦干也只能清理三分的茭白田,而使用茭白除墩机则能将工作效率提升十倍以上。”杨良军说。

据了解,全区茭白种植面积达2万亩。其中,仅头陀镇茭白种植面积便近3000亩,年产值3000万元左右,茭白已成为我区农业农村增产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大规模种植的背景下,机械化生产尤为重要。

机械“好帮手”让茭白生产更高效

已完成收割的茭白田间,工作人员手推茭白除墩机穿梭其中,对茭白墩进行清除。随着机械的轰鸣声,所过之处茭墩按照农艺的平整度要求(离地3—5厘米),被高速旋转的刀片迅速切割平整。这款茭白除墩机也是杨良军动手改造研发的第一代机器。

为助力备耕,减轻人工种植负担,区农业农村局曾提供了小型机械以供茭白种植使用,其中的小型翻耕机成了杨良军的灵感来源。传统的小型翻耕机一般用于番茄农作物,相对而言较为轻便,在备耕期可以达到翻田的效果,但茭白与番茄不同,其翻田的功能对动辄能达一米多高的茭白叶而言毫无“用武之地”。

怎样使这个机器适用于茭白?杨良军看着眼前的机械,犯了难,于是,他“拾起”了曾经模具工作的经验,结合田间的实际情况,采购各类所需零件,进行焊接,在原本翻耕机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改良,将前段连接装置换上了锯片便于切割茭白叶,以适用于茭白田间的除墩工作。

杨良军结合茭白除墩机在茭白田的工作情况,对该机械进行了多次改良和细化。茭白除墩机从第一版采取链条带动的方式到第二版用齿轮代替链条,如今为使这台机器更为精巧轻便,同时适应不同时期下茭白田的情况,还将原有的轮子更换成了真空浮轮。“这样一来,茭田含水量大、土壤黏腻时,也不用担心轮子陷入泥泞中。”杨良军告诉记者,目前茭白除墩机正在对机械轮尺寸及材料进行完善,再次完成升级后,使用会比普通焊接更为牢固稳定,也能进一步避免机械出现故障需要多次维修。

茭白的劳动强度大且时间较为集中,若只依靠人力,不但工作效率低,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因此,进行高效率的机械化茭白种植是农民当前最为重要的需求,设计出能够机械化辅助种植的机器必不可少。

茭田的另一位“好帮手”——茭白培土机经多版本改造从起初的60多公斤“减重”至25公斤左右,并率先采用了滚轮与浮筒式设计,以“集土机构+送土机构+排土机构”,实现茭白培土作业。作为黄岩良军茭白专业合作社的一名老员工,陈金德亲眼见证着这些茭白机械的迭代升级,实打实体会到了科技带来的“便捷”。“有了这些机械的帮助,轻轻松松就能把活干完,再也不用担心弯腰苦干还要反复‘返工’。”

据悉,合作社内的各个茭白机械均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台州市浙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并通过多次试验优化,其中的茭白删苗机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完成专利申请。通过“机器换人”有效缓解了茭白生产过程中人手紧张问题,降低了用工成本,让许多省内外的茭农都感受到了机械化种植的魅力。

新技术让茭白安全品质有保障

“田间布设杀虫灯、性诱剂,主要田埂两边种植蜜源植物,种植杀虫植物香根草、释放害虫天敌以及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减量施药技术……”良军茭白“共富工坊”内,杨良军通过课堂讲座和现场教学的方式,向当地及桐乡等地农户讲解防治病虫害、种植技术、灾情应对等。

类似的培训会,每月都会开展,除向广大农户分享好的经验,帮助解决农业技术问题以外也能带动周边农户形成“龙头+产业+配套”的协同发展模式,推进集约化配置,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那个铁箱子有什么作用吗?”学习过程中,桐乡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先生对“雾化喷药系统”产生了不小的兴趣。

“雾化喷药系统通过控制面板就能‘指哪打哪’,20秒就能完成人工半小时的喷药工作。”杨良军说,3亩地仅需2分钟便可完成喷洒工作,并减药50%以上,大幅提高茭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了解情况后,张先生迅速了解了系统建造成本,计划与茭白培土机等一起引入。

水渠修到茭白田间,一条条管道里,水和杀菌剂一体,使得一个个茭白大棚间暗藏“玄机”,合作社的“雾化喷药系统”,经过系统自动雾化,精准喷洒至每一株茭白,实现了对农作物的绿色防控、综合减药,完成杀菌的同时,也能完成浇水,既便捷、节水,又省力省心,仅该合作社所种植的茭白,农药残留合格率便可达99%以上。

此外,太阳能杀虫灯、灭原植物等生态防治手段和物理防治技术等也在我区各种植基地内推广,使得农药用量进一步减少,茭白种植也朝着生态、绿色、优质的目标不断发展。

机械化生产为我区茭白品质奠定了基础,也给不少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推动茭白种植从分散型、粗放型向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转型。

依山傍水,生态良好。新下岙村内,如黛青山间,间间民居错落有致,村民在茭白田间辛勤劳作,仿佛铺展开的田园村居图景,在侧面印证了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

据悉,我区主要的两个茭白品种还走出了国门,在印度尼西亚成功试种,唱响了黄岩农业品牌赞歌。通过加强冷库建设,发展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我区茭白90%以上产品销往江苏、上海、山东、湖南、湖北等20多个城市。目前,我区90%以上的茭白为设施栽培,种苗纯度达到98.6%以上,农药残留合格率达99%以上,优品率提高了5%以上,市场利润提升了20%。下阶段我区茭白将朝着有机化、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方向发展,通过开展黄岩茭白节、直播购等线上线下营销活动,不断提升黄岩茭白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黄岩茭白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来源:今日黄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田间管理新“神器”助茭农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