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百晓 发表于 2023-12-8 10:45

黄岩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千年古城 文脉流长





黄岩城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物阜民丰,台温驿道穿城而过,水陆交通便利,农业素有“黄岩熟、台州足”的美誉。

《万历黄岩县志》卷之一《舆地志》(上)记载:“(唐)高宗上元二年复置永宁县。武后天授元年,改永宁为黄岩县,因黄岩山而名。”随着历史变迁,黄岩老城区沉淀下了深厚的文脉资源,作为一笔宝贵的财富,见证了昔日繁华。如今,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开启了城市的新一轮保护性开发征程。

古黄岩城 小桥流水人家

古黄岩城“东揖丹峰(方山,古称永宁山)之翠,西含岱山(松岩山)之英,南则委羽(委羽山)献灵,北则苍溪(永宁江)拱秀”,再加上翠屏环列,是儒释道三教文化的汇聚之地。其布局呈现出“河包城,城包河,河成网,桥成群”的特点,城内分布着“三十六街七十二巷”“小桥流水人家”,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古时,黄岩还有城墙。黄岩建县不久,县城便有城墙,几经毁坏与重建。明代时,城墙毁于倭寇,知县汪汝达自愿减少俸禄用以修筑城墙,并开了东镇海门、东南应秀门、南迎熏门、西液金门、北拱辰门等五座城门。

一江三河穿城过,一城繁华沿江来。官河、永宁江与西江等河流围绕着黄城,其中永宁江、西江、东官河等皆为护城河,成为黄岩城一道天然的屏障。随着时间前行,这些官河慢慢扩大,当它们和永宁江、西江等自然的溪流河道及县河相遇时,黄岩便有了交错的水网。出门即见水,出行可靠水。

“当时的官河,自县东南一里起,主流由南浮桥开始,南流至峤岭(今温岭)一百三十里,陆程九十里,广一百五十步。有志书记载:绵亘灵山、驯雉、飞凫、繁昌、太平、仁风、三童、永宁八乡,溉田七十一万有奇。旧建闸十一座,以时启闭。”区政协文史专员黄伟说。

官河沿岸自然风光久负盛名,且文化遗产丰富,官河古道串联起了沿线众多历史文化古迹,有机点缀瑞隆感应塔、五洞桥、黄岩孔庙、委羽山大有宫等多处古迹,以及九峰公园、黄岩博物馆等人文景观。

“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一砖一瓦都是文化。这一条条江河纵横交错,几乎囊括整个永宁江流域,成就了黄岩‘千年水乡’之名。这汩汩流水,流淌在黄城内外,哺育了一方儿女。而老街巷更是见证了一个城市的沧桑巨变,也饱含了当地人的珍贵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文化符号。”区历史协会会长陈建华说。

老城文脉 延续乡愁记忆

历史文化遗存是城市发展的见证。据《黄岩县志》记载,黄岩素有“三十六街七十二巷”美誉,黄岩老城区依山傍水,直下街、桥上街、桂枝街、斗鸡巷、砚池巷、柏树巷、曾铣巷、东禅巷、道义巷、草巷、司厅巷、肇泽池巷……老街老巷纵横交错,错落有致,每一条街巷都有其历史典故与出处,它们记录着黄岩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透过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名字,可以开启地名密码,解读“千年永宁”的历史、交通、经济等状况。

比如司厅巷,据《四厅陈氏宗谱》载,宋代陈族祖先陈容,由柔桥迁至当时的“里仁坊”,并出资兴建了“花”“月”“书”“礼”四个厅。四厅中,“花厅”为宴请朋友的场所,“月厅”是吟诗作画的去处,“书厅”是教子孙读经史的处所,“礼厅”是致祭祀、习仪礼的地方。由此,巷名命名为“四厅巷”。又因讳言“四”字,而“司”与“四”谐音,“司”含有“官吏”之意,寓意子孙世代为官,于是改称“司厅巷”。

再看桥上街,原名镇宁街,位于古代黄岩西城门(液金门)外。它东临西江,南依西官河,北傍永宁江,水系发达,在这里组成水网之“纲”,是为水运交通枢纽,同时也是陆路要道,黄(岩)永(嘉)捷径的起点。自古以来,桥上街都是繁华的商贸之街,是黄岩县城最热闹繁华的集市之一,500多米长的桥上街曾经酒肆菜馆林立,商号遍布,经营大小数百种商品交易,每逢集市日,人流如潮。南宋时,为赵氏宗室定居地,又是著名人物如南宋赵师渊、赵师雍的故里。

又如坐落在学前巷2号的孔庙,它是黄城的文化坐标,也是台州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古建筑群,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岩孔庙建造至今已有近千年,孔庙主祀孔子,在大成殿里除了供奉了孔子的圣像外,另外还供奉了“四圣”和“十二哲”,而在“十二哲”里的朱熹(朱子)跟黄岩渊源颇深。他的弟子杜煜、杜知仁曾在黄岩创立了南湖学派,传承朱子的儒学。孔庙,它不仅是孔子纪念性建筑,儒学(官办学校)所在地,还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从古至今,它承担着文化的传承与教化的重要作用。

“‘三十六街七十二巷’并非实指,而是指古黄岩城街巷里弄纵横交错,临街开店,临河通船,桨声灯影,市肆繁华。如今经过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大部分的街巷已不存在,有些早已面目全非,有些只保留了名字。”陈建华说。截至目前,司厅巷、桥上街、东禅巷3条古巷的机理还基本保存完整,继续保护并活化利用,将会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乡愁记忆。

“留改拆”并举 城市有机更新

近年来,我区抓住“城市有机更新”契机,坚持“留改拆”并举原则,整体统筹,保护优先,深度挖掘,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提升老城市风貌,植入文化内涵,聚焦人气,延续城市文脉,复兴文化记忆。

孔庙就是其中一个区块,2018年,孔庙区块修复提升工程正式启动。按照“复原一个老孔庙,重塑一个新孔园”的目标定位,改建区块北至青年路,南至学前巷,西至直下街,东至劳动路,占地面积3.36公顷,工程对孔庙区块进行了局部改造,拆除周边不协调建筑,全力复原孔庙本体,使其恢复历史建筑原貌。

据了解,根据规划,孔庙项目采用复原与重塑相结合,将复原历史上的孔庙轴线关系,按照历史式样,复原万仞宫墙、棂星门、明伦堂、崇圣祠等。同时,即在现今孔庙的东西两侧,另做规模更大、承担不同民俗活动和城市生活的具有更大包容性的新孔园城市空间。

“我们到时会在此基础上更新直下街两侧的老旧建筑,在保持街区肌理与街巷尺度的前提下,建造一批古今交融、新旧拼贴的古韵新风建筑,为街区的发展提供持续的新驱动力。”黄岩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副经理张恒烽说。

小街巷,大民生,背街小巷是城市之窗,于细微处展示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小街巷是百姓之路,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2016年开始,我区充分挖掘黄岩“三十六街七十二巷”街巷文化底蕴,秉持“保护优先、修旧如旧”原则,采取“局部改造、有机更新”方式,有序推进“美丽街巷”精细化微改造,保护历史风貌和传统格局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

此外,“美丽街巷”改造还注重挖掘小巷的人文元素,在小巷的出入口和巷内角落、墙面大量运用铭牌、文字、图片、雕塑等形式展现小巷文化,增加慢行趣味。

近年来,我区完成了斗鸡巷区块、肇泽池巷区块等2个区块和学前巷、教善巷、花园巷、砚池巷、仁风路、直下街、永宁街等7条小街巷的改造,使“三十六街七十二巷”重拾文化和生活生机,实现城市风貌的“新旧共生、和而不同”。

而前身始建于1963年的黄岩老水厂,现如今,它成了集音乐、美食、休闲等于一体的文创园区。老水厂文创园建筑面积近5000多平方米,以搬迁后的黄岩老水厂为基底,利用保留的圆柱蓄水池及配套设施进行改造设计,打造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廊道和空中酒廊。作为城市新的聚集打卡地,其让人们在游览休闲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黄岩的工业记忆。

今年,桥上街滨水段景观改造提升工程有机串联起卷洞桥和五洞桥这两个官河古道的重要文化节点,打造古代市井与商贸文化融合的场景,让千年宋韵在桥上街流动起来。从桥上街往外走,逛到五洞桥,再到老水厂文创园,市民们可以尽情地感受宋韵文化的魅力。

来源:今日黄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岩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千年古城 文脉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