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公厕,大工程”。自我市提出城市管理“三大革命”之后,市区公厕革命率先成了城市建设的突破口。记者了解到,早在几年前,我市农村公厕改造和旅游公厕的提升便已先于市区的公厕革命实施起来,并且成绩斐然。
商报记者 朱灵超
全市已实现“一村一厕”目标
石砌外墙、木质隔间、茅草屋顶,洗手池是猪槽回收打造的,水管是竹子做成的……光看外表,你绝对想不到,这十足的文艺范,竟然只是仙居淡竹的乡间厕所。
眼下,一座座具有美感和设计感的公厕,已成为这个典型的山区乡里一道靓丽风景线。当地村民就像建造自家房子一样用心,精心打造,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石头、木板、竹条、茅草等材料,给每个公厕设计出不同花式的木窗,使公厕融入乡村,却又不显得突兀。
这一切,也使得淡竹乡的农村公厕革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记者从市农办了解到,台州的农村厕所革命启动很早。早在2003年,在我市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中,就包括农村公厕建设和改造这一项。
“应该说,台州的农村公厕革命大致经历了三个历程,第一个历程是从2003年至2012年,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要求全市4000多个行政村实现‘一村一厕’工程,目前已经完成了任务。”市农办社会发展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第二个历程是从2010年至2013年,全市开展“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活动,当时要求每个村的公厕都要有专门人员负责卫生保洁工作。而在管理上,“公厕干净与否”、“是否有人清洁”等,也成为有关部门的一项常态化督查工作。
第三个历程是从2014年至2016年,我市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在治污水方面,公厕污水处理纳入到污水处理工程,将污水排放接入到污水管网,从而使农村公厕得到进一步提升改造。
加上生活水平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如今的新建农房都配建了水冲式厕所,抽水马桶也随之走进千家万户。“这十几年下来,全市的农村基本上告别了露天粪坑臭气熏天的乱象。可以说,台州农村的厕所革命处于领先地位。”市农办工作人员说。
台州获评“国家厕所革命先进市”
而景区厕所的建设,无论对于台州的厕所革命和旅游产业提升,都是一项锦上添花的工作。
近年来,天台、临海、仙居等地的景区公厕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成效和口碑。
自2012年开始创建国家5A级景区以来,天台就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累计投入达866万元,完成34个旅游厕所的新建、改建工作。经改造后,旅游景区的厕所外立面以中式仿古风为主,内部焕然一新,整洁、明亮,配以绿植,与景区相融。
无独有偶,临海也以创建5A级景区为契机,按照“生态化、人文化、实用化、景观化”标准,持之以恒推进景区公共厕所“四项革命”。
截至目前,当地17座位于兴善门、揽胜门、城隍庙、顾景楼等景点的旅游厕所(包括7座3A级厕所)都已完成改造,并经过竣工验收,成为了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里一道崭新的风景线。
“我们在景区新建的公厕,不仅做到无异味,而且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增加游客使用的方便感和舒适感,同时拥有残疾人使用的厕位和无障碍通道以及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包括婴儿多功能台、儿童安全座椅等。”
临海市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才军表示,他们还通过招标,将专业的保洁队伍入住到每个公厕,保证保洁服务持续到位。
此外,仙居台创园在核心区投资33万元,建造了一座占地128平方米,功能完善、先进环保的公厕,里面不仅配备智能马桶、家庭卫生间、休息区、书吧、茶水间,还可免费使用WiFi、空调、手机充电、听音乐。
记者从市旅游局了解到,2015年,我市编制了《台州市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采取“新建与改建结合,养护与提升并举”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掀起“旅游厕所革命”。截至目前,已拆除景区及周边的简易、露天棚厕1000多处,完成新建厕所421座,第三卫生间建设19座,区域内的如厕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台州也连续两年被评为“国家厕所革命先进市”。
来源:台州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