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15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城事] 张崇生:十年抢拍,用镜头记录桥梁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5-10 10: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这本书收录了路桥的320座桥梁、500张照片。

张崇生展示他的灰雕集册。

张崇生正在询问桥梁历史。

    路桥的张崇生用了十年时间,走遍路桥的村落,用相机镜头和文字记录下路桥每一座桥的历史。福星桥、马铺桥、银座桥,不论是新修建的桥梁还是明清时期的古桥,他都一一考证、记录。由张崇生采写和摄影的《路桥的桥》一书,近期在路桥档案馆的支持下,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翻看《路桥的桥》,张崇生直言“过程太辛苦了”。拍摄桥梁有哪些辛苦,只有他自己才能了解。有时为了拍一张照片,需要等到凌晨三点;有时为了等到光线最佳时拍摄,一蹲就是一个下午;有些桥梁位置偏僻,周边环境复杂,为了能找到最好的拍摄角度,张崇生就在荆棘丛生的河道边寻找最佳位置。
    张崇生半路出家,在老年大学学的摄影,后成为路桥区第一位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的成员。
    他退休前的工作,与摄影完全搭不上边,是台州市镀锌铁丝厂机修班的班长。2001年,已经退休的张崇生喜欢上摄影,常常在外采风。在这个过程中,他渐渐意识到——路桥虽自古便有“百路千桥万家市”的说法,这些桥既见证了路桥的变迁,也在路桥人心中留下了特殊的位置,但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许多古桥已经被人们遗忘,甚至消失不见。
    于是,张崇生拿起相机,希望通过记录桥梁,来记录路桥的历史。
    在抢拍桥梁之前,他有意识地梳理了抢拍的基本脉络。路桥的河道和桥数量多,要沿着河道拍桥,才能让大量的桥梁照片更加有序丰满。他就骑着摩托车,沿着路桥的主要航道,陆续拍了十年。
    每寻到一座桥,张崇生除了将它拍下来,还想要考证它的历史。他曾经为了考证这些历史,拜访多个部门,遗憾的是,许多桥梁没有专门的记载。为了将桥的历史还原,张崇生就去找当地人聊天询问。时间久了,他还摸出了提问的“门道”。如老年协会通常是一个村集聚人数最多的地方,这些人中间,不乏有当地“百晓”,但他们通常围坐在一起打麻将,会无视询问。张崇生学会了“时间捡漏法”,“等到其中一人去上厕所,剩下三人没啥事,我就趁机找他们聊天。”根据这些人的回忆,张崇生能大致推算出这座桥的历史以及功用。
    路桥文昌路上有一座磨石桥,跨南官河,因为旧时桥上卖磨石而得名,1992年重修。《路桥的桥》书中简单记录了这座桥重修的历史,“最初的磨石桥为河东支流上的桥,南北走向。后因河道改弯,修文昌路改为跨南官河的桥梁,老桥和支流河道一起消失。”
    十年来,张崇生已经记不清走过多少地方,拍了多少照片,单是路桥桥梁照片就有几千张。这本书中共收录了320座桥梁、500张照片。
    其实,在抢拍路桥的桥之前,张崇生还抢拍过路桥的灰雕。“灰雕品种多样,很有路桥特色。路桥灰雕起源于宋朝,兴盛于明清,它的造型向上,能够让人感觉到古人在面对自然、面对未来时,发出的美好愿望和虔诚祈祷。”在2003年旧城改造开始时,张崇生着手抢拍路桥灰雕。
    他的灰雕拍摄,是从十里长街开始的。当时,十里长街正在全面修缮中,许多灰雕被掩盖在黄泥之下。张崇生常常还未开拍,先得和黄泥“作战”。他爬上屋顶,把黄泥扒开,再进行拍摄。
    新建筑建起来后,雕刻师傅重新在屋顶雕起新的灰雕。张崇生又开始拍摄,有些照片还记录了雕刻的整个过程,“那边还在建,我就爬到这边的屋顶上拍摄。”
    因为张崇生的抢拍,“路桥灰雕”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路桥灰雕》一书已经在2013年正式发行。
    如今,张崇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下一本书。他希望,能把这些快要消失的东西记录下来,留与后人。

来源:台州日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8-5-11 08:00 | 只看该作者 IP:浙江省台州市 新河镇环宇网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