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编辑推荐

查看: 48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黄岩] 记忆中的沙埠老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9-5 09: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浙江省台州市




沙埠老街曾经是一条十分繁华的街道,聚集了众多商铺及商业形态。随着经济的发展,沙埠镇对老街进行了提升改造,也为老街按下了“更新键”。但老街所承载的岁月痕迹与许许多多的故事,仍存在于青砖素瓦和雕花屋檐间,体现着老街旧时模样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熟悉的味道依然犹存,仿佛重现了古时商帮兴盛的场景。2022年7月16日,黄岩沙埠老街开街,此时我正旅居杭州,只能从友人发来的视频和文字中,感受一下开街那天的热闹气氛。

其实,沙埠老街两年前就已装修完成,因正逢疫情,招商未到位等原因,开街仪式一再推迟。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因对老街有着特殊的感情,曾去过两三次,每次总感觉缺了什么似的。

从1970年到1978年,我在沙埠生活了八年,其中务农七年,信用社工作一年。后来因各种关系,经常在沙埠驻足,沙埠老街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这两年我已领略过装修一新的老街风采,但在我脑海中浮现的,始终是五十年前的老街风情。

沙埠地处黄岩西南,南去越佛岭或太湖山,即到温州乐清境内;太湖山顶上还是个“一脚踩三县”之地,既与乐清交界,也与温岭接壤。而西去则与黄岩西乡的茅畲、平田、上垟等山乡比邻,所以它自古就是交通枢纽,乡村大集。

沙埠是千年古镇,闻名海内外的沙埠青瓷窑址群,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为五代越窑青瓷遗址。南宋嘉定《赤城志》和明万历《黄岩县志》记载的新店市,就是沙埠,当地人现在仍将沙埠老街称作“新店街”。

沙埠处于黄岩母亲河永宁江支流西江河上游,古时候,航船可以直达,加之享誉中外的青瓷窑,可以想象它曾经的繁华。同时,从老街遗留下的店铺,浓厚的商贸氛围中,也可以得到证明。

历史的发展总有潮起潮落,后来,随着青瓷窑烟火的熄灭,西江河上游河床的抬高,航船到不了沙埠,沙埠没了昔日的繁华;但它一直处于连接台州与温州的黄乐古道上,仍不失为黄岩西南一大重镇。

沙埠老街距离黄岩城区大约三十里地,那时候,黄岩城里与沙埠之间没有公路,没有公交车,人们往返黄岩城区与沙埠,主要是在古道上徒步而行。一是从黄岩大南门出发,经高桥,到沙埠;二是从黄岩西门出发,跨过五洞桥,经岭下殿,到沙埠。走水路,可以在大南门外金带河边下船,沿西江河至高桥闸下上岸,然后,再徒步到沙埠。

沙埠老街东西走向,全长约一里。从黄岩过来,跨过西江河上约五十米长,被称为“老黄凳桥”的石板桥(遇枯水期可在河床上走),再往南走四五十米,就可到达老街东口。黄岩一带习惯以西为上,东为下,街东口即为下街头。

曾经,一迈进沙埠老街下街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光滑的鹅卵石铺设的路面和奔流不息、清澈见底的溪流。这是山乡古镇老街特有的两道风景,会让人一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就陶醉,并令人终身难忘。

鹅卵石铺设路面,是上古先人们的智慧结晶,它看似粗笨的石匠功夫,但隐藏着深厚的科学道理和艺术内涵。走在鹅卵石铺设的老街上是一种享受。那时候,人们春、夏、秋三季大都不穿鞋,一场大雨过后,鹅卵石路面被洗刷得特别光亮,大家把裤腿卷得高高,无数双脚丫踩在鹅卵石路面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特写镜头。

沿着鹅卵石铺设的街道,迎面而来,滚滚而下的溪流,当地人称之为“无头溪”。无头溪十分神奇,称它无头,是因为它没有发源地。那它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沙埠老街中段民居间的古墙洞、地角边、石头缝里源源不断地涌出,几十米下来,就汇成了一条丈余宽的溪流,与老街平行奔腾而下,浇灌周边数百亩粮田,然后汇入西江。

无头溪的神奇除了它的源头飘忽无踪之外,还因为它是一股无任何污染的活水。它冬暖夏凉,无论春夏秋冬,给予人们的都是一种享受。无头溪整条河床均由鹅卵石砌筑,与古老的街道混为一体,十分协调,老街古溪,那真是天生的绝配。溪水清清,鹅卵石累累,初见此景,看不清溪水深浅,在这里我们真的佩服先人的智慧与匠心。

光亮的鹅卵石路面,清清的无头溪水,印记着千年古镇流逝的岁月,见证了沙埠老街曾经的兴衰,深藏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如今,鹅卵石路面已被水泥路面、石板路面取代,无头溪已被严严实实地覆盖。此情此景真让人一片迷茫,唏嘘不已。



记忆,模糊又清晰。从老街东口起,向街中延伸百米之内,基本上是单边街。街南东口,有一座破落的尼姑堂,当地人俗称“经堂”。堂内虽有老师太,但已住进多户百姓人家,整个庵堂已是一座大杂院。西边院墙外即是一大片的空地。

这一片虽然是单边街,但却是群众的重要歇脚点。这里除了国家和集体的医院、肉食店、生猪收购站、自行车修理店外,还有打铁、油漆和打铜等群众生产生活必需的个人店铺。

街北东口第一间店铺,是一位人称“打铁梅头”的老头开设的打铁铺。店面上长年摆着锄头、钉耙、菜刀、饭锹等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必需的铁制品,但很少见到老头生火打铁。这老头长得魁梧,虽已年老但口气挺大,经常吹嘘自己年轻时曾打过上千斤重的大船铁锚。偌大的铁锚谁也没见过,年轻人大多不予理睬,但往往会招来许多无事赶热闹的老人,过来一起侃大山。

打铁店过去,是沙埠卫生院。卫生院曾经叫联合诊所、防治所等,但职能基本不变,业务水平逐步提高。作为公社一级的医院,沙埠卫生院的功能比较齐全,有中医、西医,内科、外科,中药房、西药房等,基本上能够医治常规性的疾病和伤痛。在当年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沙埠卫生院是当地及周边山乡村民就医的首选。卫生院原来临街只是大门,需跨过无头溪,才能进入院区;后来临街建起三间二层楼房,将无头溪盖在楼底下,与老院区连成一片,扩大了整个院区。

卫生院过去,是当年颇有知名度的“水角凉亭”。其实它是下街头生产大队建造的一座戏台及院子,因为它建在无头溪上面,戏台下仍可见滚滚溪水,故人们将其美称为“水角凉亭”。整个院子坐北朝南开着大门,上首边则是街上唯一的肉食铺。这里除了买肉的人,还有一些闲逛的人在此落脚;尤其是夏天,来此乘凉的人络绎不绝。

“水角凉亭”西首有一座石条铺设的便桥,人们可以从便桥上跨过无头溪。这里的环境挺好,一排坐北朝南的房子错落有致,门前即是街,过街即是无头溪。

过桥街北第一户,是葛姓油漆店,有着两三间的门面。那时候,沙埠老街上有三家油漆店(社),除了葛家之外,上街头还有徐姓油漆店,与葛家是亲家(葛家大女儿婆家),后来徐氏创建了沙埠首屈一指的企业集团,那是后话。葛家百米过去,有集体的油漆社。

葛家油漆店西边是生猪收购站的大门。那时候,除了个别大队有集体养殖场外,生猪都是户养的,有着明显的淡旺季。一般来说,上半年麦收后,有个小旺季,再就是冬至后大旺季。旺季时,收购站门前会排起长队,淡季时,一天几乎收不到一头猪。因此,收购站为调节市场供应,需要养着一部分猪,或者是腌制一部分猪肉,故人们大多称它为生猪仓库。这生猪仓库的负责人,淡季时没有什么大事,就成了油漆店的常客,后来,竟成了葛家二女儿的公公。

生猪仓库大门西边是打铜店。这打铜店的业务五花八门,主要是小五金之类小物件的打造和修理。这打铜店在沙埠老街仅此一家,但却是人们生活中离不了的,如锁坏了,钥匙弄丢了等等,找上门来的还挺多。

离打铜店西面不远处,还有一家自行车修理店,它是县属大集体企业院桥区车辆社的一个分店。那时,自行车还是少有的交通工具,全公社只有街上几个单位有公家自行车,个人家庭几乎没有。因而,自行车修理店修理的业务并不多,主要是经营沙埠到黄岩、院桥等地的交换车业务。

在车辆社门前的无头溪上,又有一座石条架起的桥,它比油漆店前面的石桥宽,可以通行手拉车。这一带溪南、溪北都有很多空地,石桥又把两边连在一起,因而,这里就成了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农副产品交易一般都在市日,平时,这里就显得很空阔。后来,在桥南空地上建起了公社农机厂,使这里热闹许多,工厂里的车床、钻床、磨床等机器,让许多当地人开了眼界。这农机厂可以说是沙埠工业文明的始祖,它为沙埠古老的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垫下了第一块砖。

来源:今日黄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公网安备 331003020000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