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岩翻簧竹雕斩获一金一银大奖
金奖作品:《佳人爱弈图》博古盒
银奖作品:《观音造像》台屏
近日,第十一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暨第七届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颁证仪式在绍兴国际会展中心落幕。现场有6万余件作品参展,汇聚了雕刻工艺、漆器工艺、抽纱刺绣工艺、编织工艺等十一大类,规模、品类、规格均为历届之最,其中有不少大师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3600件参评作品中,有两件精美的翻簧竹雕作品《佳人爱弈图》博古盒和《观音造像》台屏斩获一金一银的大奖。它们均来自黄岩启松翻簧名家工作室。同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岩翻簧竹雕第五代传承人罗文弛荣获第七届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翻簧竹雕作品摘得一金一银
翻簧竹雕是黄岩的传统工艺,又称“贴簧”“反簧”,因其雕刻在毛竹内壁的簧面上而得名。
一件翻簧竹雕工艺品,呈现的是一幅诗情画意的画面,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闻名遐迩,堪称中国一绝。手工艺人采用国画手法,把绘画技巧与雕刻刀法融为一体进行创作。
此次荣获金奖的作品《佳人爱弈图》博古盒,由国家级非遗黄岩翻簧竹雕代表性传承人罗启松和其第三代传承人陶家仪共同完成。六角方形的博古盒呈天覆地式,其盖面主体雕有弈棋侍女图,画面中侍女举棋欲置的手指和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画得惟妙惟肖。盒面四周雕有砂纹砖的传统纹样,使图案与画面融于一体,产生疏密有致的艺术效果,古韵十足。
银奖作品《观音造像》台屏颇有禅意,由罗启松第三代传承人罗一派和陶家仪共同完成。作品竹簧浅雕观音开脸端庄,纹饰精美,竹簧打磨成玉质,油润细腻。人物以浮雕形式表现,背景以陷地浅雕,前后对比形成虚实结合。
“这件博古盒花了半年时间创作,台屏大约花了三个月,两件作品都是以浮雕形式来表现人物,根据不同的器型,进行画面布局以及纹饰设计,使整体呈现出更加秀丽、婉约的艺术美感。”陶家仪说,雕刻过程中,最难的就在于细节的刻画,人物表情的生动自然影响整体画面的艺术效果,线条的流畅性以及深浅力度的把控也很重要。诗书画印与翻簧制作有相通之处,她在雕刻画稿与造型设计上有不少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非遗薪火代代相传走向创新
黄岩翻簧竹雕历经200多年的风雨,在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努力下,不断传承、不断创新。
中国竹工艺美术大师罗启松制作翻簧竹雕已有60余年,自年少师承陈方俊(翻簧创始人陈氏后人)开始,罗启松就与翻簧竹雕结下不解之缘。如今已年近90岁的他依然“刀”耕不辍,在吸收、钻研传统翻簧竹雕技法的过程中,不断求索翻簧竹雕工艺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笔一划,精益求精,罗启松的工匠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后辈们。如今,他的第二代、第三代传承人也不断进入大众视野,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此次被评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罗文驰是罗启松的儿子,已从艺30多年。他是首届浙江省工艺美术优秀人才,国家级非遗黄岩翻簧竹雕区级传承人,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的工艺美术大奖。《赏花图宫扇》入选G20峰会杭州艺术品展示区,多件作品被省级和市级博物馆收藏。
两件获奖佳作的作者之一陶家仪也受到了舅公罗启松和画家父亲陶文元的影响,加入到翻簧竹雕的守望者队伍中。她从小学习国画、油画及书法,毕业于重点大学美术专业,对于翻簧竹雕也是如数家珍。
受爷爷罗启松的耳濡目染,罗一派从小就感受到翻簧竹雕的艺术魅力,对于翻簧的传承和发展深感于心。在读研究生期间,他一直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创作翻簧作品,手握刻刀,心怀梦想。
在新一代传承人看来,翻簧竹雕传承的不仅是一种雕刻技艺,更是弥足珍贵的非遗文化。
“翻簧竹雕的非遗之路必须多元化、产业化和商业化,可以打破区域间技术壁垒,结合不同的材质进行融合创新,与现代生活场景需求对接。”陶家仪说,要解决翻簧发展的难题,非遗传承人要发挥自身优势,同时需要依托当地政府的支持,拓展产品应用空间,结合文旅发展,以文化旅游带动非遗文创产品。
来源:台州晚报 |
|